中新网3月12日电 证券时报消息,一些盈利增长潜力大、公司治理良好的中国A股公司的股价并未充分体现其价值,因此这部分股票对于境外投资者,颇具吸引力。
日前,继国内五家商业银行正式获得托管人资格后,消息人士透露,高盛、摩根斯坦利即将推出投资中国A股基金,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也计划申请2-3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种种迹象表明,QFII正式实施已经进入倒计时。
去年11月QFII有关政策出台后,几家欧美大投行均表达了希望成为首批QFII的强烈愿望。在各大境内外银行申请托管人资格期间,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透露,已有一些境外机构进行QFII额度的预申请。与此同时,准托管人也透露,不少境外机构已纷纷与境内国有商业银行洽谈具体的QFII托管协议(包括厘定托管费、提供何种服务、如何通过托管人委托境内券商进行证券投资等)。但具体是哪些境外机构,一切尽在外界的揣测之中,当事人似乎并不急于公开表白。
就在QFII“半抱琵琶半遮脸”之时,2月25日至28日,德意志银行在上海四季大酒店组织的一场声势浩大的A股中国公司推介会上高调表示,近期将找到委托行和委托券商,正式成为A股的境外投资者。这是首家公开亮出底牌的境外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底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到欧美拜访过基金经理之后就曾得出结论———海外投资经理对中国A股并不十分感兴趣,中国值得投资的A股公司不多。但德意志银行此次推介会罕有地受到了很多海外投资者的强烈响应。跟随这个在亚太地区市场投行业务量排在前三名的投资机构到来的200多位海外基金经理和80家A股上市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一会面,场面热闹非凡。
看来,海外投资机构对中国A股市场的热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原因何在?
毫无疑问,“看多中国经济”始终是投资中国股市最好的理由。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在环球经济一片低迷的形势下,近年来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通过投资中国的优秀企业,分享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一直是海外投资者的愿望。近期随着中东局势逐步升级,中国股市表现出来的“独善其身”的特点,令中国免疫于可能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对环球股市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如果说H股时常充当环球资金避风港的角色,那么中国A股市场则是一个容量更大更深的安全去处。事实上,A股市场经过1年半的调整,投资价值也日渐凸显。目前其流通股市盈率已从高峰期的60倍下滑至40倍左右,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已逼近净资产水平。尽管40倍的市盈率相对于美股约20倍、香港市场15倍的水平仍然明显偏高,但正如一位外资投行人士所说的,“市盈率也不是绝对值,作为战略投资者,我们寻找的是未来相对成长空间大的股票,届时这些股票的市盈率可能在15倍甚至低于这个水平,这样我们就获利了”。而且,相比H股(48只)和B股(110只)市场,A股市场1200只股票能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余地。尤其是,一些盈利增长潜力大、公司治理良好的纯A股公司的股价并未充分体现其投资价值,因此这部分股票对于境外投资者而言,无疑颇具吸引力。
不少境外机构坦言,尽管开始投资A股市场的资金量不大,充其量仅为其环球投资组合的千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一,但意义重大。首先向中国有意推进QFII,积极成为首批QFII容易获得中国政府的认可,为其以后争取更大的投资便利创造条件。事实上,从韩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来看,“早进入早受益”是经验之谈。通过派驻基金经理和研究队伍,可以使集团抢先积累起投资新市场的经验,为以后加大投资力度和获取高回报打下基础,当然也有利于下一步争取更多有意投资中国市场的海外客户。
德意志银行有关高层透露,此次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的额度会在2-3亿美元之间,在拿到QFII资格后,计划3个月之内先汇5000万美元进来。客户进来之前,他们将自己试试水温,因为先前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5000万美元将完全是德意志银行的自有资金,之后的2.5亿美元基本采用子账户方式。
无独有偶,有消息人士于3月初透露,华尔街两大金融机构也计划推出首家针对中国国内股市上市公司的投资基金。高盛集团和摩根斯坦利公司正试图建立所谓A股投资基金,该基金将以硬通货发行并向外国投资者开放。高盛驻香港的发言人对此予以了证实,但未提供相关细节。
虽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计划推出的基金规模尚未最后确定,但知情人士估计,最初的资本规模将有1亿-2亿美元。这两家基金将投资中国股市和国债市场,并在资本回笼以及佣金和其他费用的规定方面接受中国政府的监管。资深人士透露,预计中国的市场监管部门将在未来几个月批准成立这两家基金。
过去10年中,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这两家美资投行一直是积极参与中国公司海外证券发行的承销商,近几年,他们开始和中国的金融公司合作,处置国有银行堆积如山的坏账。此次向中国A股市场推进,使他们获得了一个潜在利润丰厚的新市场以及一个吸引新客户的新招。驻上海的金融行业咨询师史蒂芬·哈纳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这些投资银行由此发现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