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九日电题:稀世青铜器首展火爆京城
中新社记者路梅
面对着频频闪烁的镁光灯、十几台摄像机和记者的麦克风,王宁贤等五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似乎还不太习惯:他们的脸被胸前的大红缎子大红花映得微微发红,前额冒出了细细的汗珠,挺直了腰板端端正正地坐着,用一口浓重的乡音认真地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今年一月十九日,轰动文物界的、带有共计四千余字铭文的二十七尊西周晚期青铜器在陕西宝鸡眉县马家镇杨家村一个民办砖场意外出土,而发现并在第一时间上报文物机关的就是那五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从未出过远门的几个中年农民,穿上了他们最好的衣服,坐着火车,心情激动地来到北京,为他们发现的稀世珍宝的展出——《盛世吉金——中国宝鸡二十一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首展》——剪彩。
“开门见喜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周天游兴奋地表示,这批青铜器价值之高堪称史无前例,是本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珍贵的文物吸引了各界人士慕名前来。两会代表兴致勃勃地步入展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主任安家瑶女士如数家珍般地向其他代表介绍起了这批文物的历史和价值,对于进行了三十年研究的她来说,这些青铜器是最好的研究对象。
“太棒了!太棒了!一们退休的医学研究所教授打听到了这批青铜器铭文的拓片将于近期出版时,不禁连连拍手称快。“我一定会去买一本!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一定大有帮助!”
来自澳大利亚的BAFFSKY夫妇感叹:“如此美妙的艺术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看着自己无意中挖出的土疙瘩被大玻璃罩着摆放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王宁贤又高兴又惊讶,“没想到这么值钱呢!”他说。被一大群记者包围的农民们有些不知所措,但激动的心情却是无法掩饰的。不识字的王宁贤缅腆而又认真地为一位参观者“画”下自己的名字。
王拉乾说,今年家里的收成还不错,想用政府发的奖金买几头奶牛。十八岁的大儿子只上完了小学,现在家里经济条件好一点了,打算把刚上初中的女儿供上大学。家里人对于他能到北京感到非常高兴,有机会想带上他们都到首都看看。
这是自去年十月中国文物法颁布以来,首例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的生动范例。陕西省文物局局长张廷皓说:“农民们自觉爱护文物的行动与发现国宝本身具有同等的价值。”中国考古史上会第一次记下几位农民的名字,那不经意的一镢头、五个人匆匆作出的保护现场、报告政府的决定,以及在寒冷的冬夜中传递文物的坚定的手,都将被历史所铭记。
这五位农民是:王宁贤、王明锁、王拉乾、王勤宁、张勤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