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经济学家》指出:银行并购风潮席卷亚洲

2003年03月06日 14:39

  中新网3月6日电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中,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银行系统的重建,一大批不良金融资产被及时处置,数以百计的商业银行被兼并整合。业内人士认为,大型跨国银行或金融机构将在亚洲银行新一轮的合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据最近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报道,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后纷纷成立了金融资产处理公司,旨在对呆坏账严重的商业银行进行专项治理。金融管理部门一方面鼓励银行之间进行并购,并动用公共基金帮助有希望的银行调整资本结构;另一方面关闭已经无法挽救的银行。

  报道说,在推行银行并购重组的过程中,韩国在亚洲充当了“开路先锋”的角色。1997年,韩国共有商业银行33家,但现在已降到10几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迅速拨出相当于该国GDP15%的巨额资金,用于清理并重建银行系统。通过购买银行不良贷款的方式,韩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大银行进行合并,因而催生出韩国银行业的两大领导集团;而实力薄弱的小公司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合并,使韩国银行业从整体上加强了抗风险能力。

  亚洲一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效仿韩国的做法,由政府出面对饱受金融危机摧残的银行进行并购重组。据报道,泰国的90家金融企业由于短期外汇借贷缺乏安全性而被政府关闭。在马来西亚,政府重新规定最低银行资本标准,迫使54家银行合并成10个主要的银行集团。《经济学家》援引该国中央银行高层人士的话说,在今后几年,马来西亚将最终只留下三、四家打理全部业务的银行集团,而其他的银行都将从事单项业务。印度尼西亚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共有238家银行,其中160家为私人银行。印尼政府随后关闭了66家银行,并由专门机构控制绝大多数大型银行。

  据《经济学家》报道,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除,亚洲银行业出现了跨国跨地区合并的新趋势,而外国银行在新一轮合并浪潮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汇丰、花旗和德意志等世界银行业巨头将加快进入亚洲金融市场的步伐。

  报道称,1997年的金融危机使亚洲多数银行遭到了数次“洗劫”,他们的资产在一年后缩水了3/4,因此急需注入大量新资金。过去对外国投资者关闭本地银行市场的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承认外来资本的重要性,泰国、印尼和韩国已经向外国金融机构开放了本国市场,允许他们全资介入地方银行。

  目前,新桥投资公司已经注资韩国第一银行,作为回报,它获得了调整这家韩国银行管理层和分支机构的权利,并可以把第一银行的呆坏账退还给韩国政府。高盛公司也斥资5亿美元对国民银行进行投资,因而在该银行的管理层获得了一席之地。国际金融公司作为世界银行的辅助机构,通过投资金融领域来帮助韩国银行业重塑信心,并且向韩国同行传授国际银行业的操作经验,因而获得了韩国政府和银行业的信任。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公司不仅分别向汉纳银行和韩国长期信用银行注资5000万和2500万美元,而且还安排了一系列技术支持,用以处理呆坏账、建立信贷分级管理体系以及提高银行信息技术。

  报道同时指出,在亚洲,大型跨国银行可能不会像在阿根廷那样处于主导地位,但他们通过注资亚洲银行而获得的相关利益将越来越大。报道说,由于比亚洲本地银行拥有更多的渠道,这些大型跨国银行能够以更为低廉的成本提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大型的银行业务处理中心,可以降低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提供咨询和服务的成本。


 
编辑:刘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