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西周青铜器铭文被破译 惊世国宝即将进京展出

2003年02月26日 09:14

  中新网2月26日电 前不久在陕西省眉县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器将于3月9日亮相北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辉认为,它们可对研究西周断代问题上提供更大的实物佐证。

  据中国广播网消息,上海博物馆前馆长、中国著名青铜器考古专家马承源认为:“这是今年第一起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关于青铜器的重大发现。”马承源表示,这批文物出土最大的意义在于其身上的铭文可弥补历史资料的缺憾。

  马承源说,通过对部分铭文进行拓印、整理,他们发现铭文多记录着西周“单”氏家族与周王的关系,其中还记录有战争史实,如“赵王、穆王争四方之战”和“践伐楚荆”。铭文多为漂亮的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其中每一段的最后一字为“谐韵”,其中“逑鼎”上的铭文共有19个谐韵字句。通过此次出土的“逑鼎”和已经出土且同样刻有铭文的“羌鼎”,基本可以认为西周时期有在鼎上记录家族宗谱的习惯,尤其是显贵人家。

  在破译铭文的过程中,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周朝“共和”在时间上的归属问题,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曾将西周共和时期14年列为单独纪年,而通过铭文记载得知,周厉王曾被驱逐至山西,由于其子宣王年幼,因此出现大臣“共和”的史实,但由于厉王并未逝世,因此有观点认为应将“共和”列为厉王或宣王纪年中。

  王辉则认为,这批国宝的发现具有五大重大意义:这批全部有铭文的青铜器对历史研究价值极大;对整理西周历史意义重大;对夏商周断代研究提供佐证;文物纹饰精美、华丽,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少有;铭文为历史资料对照提供有力的对比研究实物。

  消息说,此次出土的27件文物中包括铜鼎12件,铜鬲9件,铜壶2件,铜盘、铜盂等各一件,其中最大的一件高58厘米,口径45厘米。这批青铜器组合完整,礼器、酒器、水器和食器齐备,器物形体硕大,造型精美,长篇铭文遒劲古朴,其中三足附耳铭文多达350字,追述了文王至孝王九代周天子的业绩和对“逑”氏家族列祖列宗的册封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铭文最长的西周青铜重器。

  据专家初步分析,该批青铜器的时代大约为西周晚期。

  据眉县副县长姚建设介绍,就在此次出土文物的方圆百米之内,还曾三次出土具有很高价值的文物,如1956年出土的鎏金马,1975年出土的大铜鼎,1985年出土的编钟。


 
编辑:赵建

相关报道:陕西发现27件罕见青铜器 为夏商周断代提供依据 (2003-01-23 08:59:26)
          中新社通讯:三千年前罕见青铜器发现记 (2002-10-22 06:43:1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