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科学家治理沙尘暴新说:要治沙先"治"人(图)

2003年02月24日 09:54


沙尘狂风曾频繁光顾北京城


  中新网2月24日电 如果有人问怎样才能防治沙尘暴,随便一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建议多种树,甚至会慷慨解囊资助这样做。但是好心的人们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树。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认为:沙尘暴可以“无为而治”。

  据科技日报报道,当第一缕春天的阳光洒下来的时候,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将和着春的脚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经历过沙尘暴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昏黄的天,那漫天飞舞的“垃圾”,在北方人的心中,这几乎成了美丽的春天挥之不去的梦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认为,人口增长是荒漠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因此,欲治理生态系统的退化,必须从解决人的因素入手,解决人的生存与出路是治本,其余措施是治末。所以应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发展问题,解决人的生存出路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在根本上缓解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这就是蒋高明先生建设生态城镇的治理思想。其做法也很简单,即在有水分、电力、肥料、交通、技术等保证的地方建立少量的高效地,并进行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调整。腾出大量的退化土地进行封育,使其休养生息借助自然力实现退化沙地草地的生态治理。

  蒋高明认为,沙尘暴与中国大范围的沙地草地退化有直接关系,对于退化草地的恢复应以发挥自然的力量为主。他提出了建设生态城镇,以地养地,依靠自然力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治理方略。

  蒋高明指出:在沙尘暴的治理方面,关键要解决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演替中牲畜的压力,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以借助自然力解决。“荒漠化治理不是科学问题而是管理问题”。目前中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生态退化的沙地草地植树、飞播。但是这两项经费支出的效果相对于大量的投资来收效很小。如果将这部分经费用于围封,建自然保护区及改善搬迁牧民的生活,腾出土地“休养生息”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香港嘉道里有一片山地,因为农业活动停止了,在40年的时间里自然恢复,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蒋高明反对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树和飞播,因为这样做既不科学也不合算。树木不能阻挡沙尘暴。在沙尘暴发生最严重的早春,他们现场观察到的情况是,杨树林里的沙子照样在流动。林子外面的能见度在5米以下,而灌木地和草本层覆盖较好的地段,能见度在200米之上,森林阻挡沙尘暴的作用可见一斑。

  关于飞播,蒋高明有这样一组数据:某旗县飞播了5000亩沙地,使覆盖率提高了约30%,成本81万元,每提高10%的覆盖率合54元/亩,这还不包括飞播不成功造成的各种浪费。而围栏实验证明,在4万亩沙地草地里的实际投入只有16万元围栏费,滩地的草本覆盖率达到100%,流动沙丘的自然恢复率达到30%,平均起来,每提高10%的覆盖率的费用为1.73元/亩。且自然恢复的植被没有外来种,为优质的禾本科牧草。因此,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生态上来看,飞播都是不合算的,甚至是有害的。

  在浑善达克沙地,蒋高明他们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巴音胡舒噶查进行了4万亩的围封实验,滩地上的草本植物第1年就实现了全面恢复,植被覆盖度达到了100%,第2年的效果更加惊人,草层高度达1.43米,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据当地牧民讲已经全面恢复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在群落演替上,植物种类由当年的杂类草向优质的禾本科草原发展。这是任何人工的力量难以实现的。而在治理前,这里却是牧民们分不出去的碱滩。

  蒋高明表示,《易经》有云:“万物本乎土”,“百谷草木丽乎土”。古老的智慧就已经告诉我们土地在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土是生命的温床,有土就有生机。因此在草地生态治理中依靠土地自身的生命力繁育各类生命,进行生态治理,是目前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理方式。


 
编辑:赵建

相关报道:沙尘暴到来时怎样保护自己 专家称重点是眼鼻口 (2003-02-20 15:18:50)
          今年沙尘暴可能再次袭北京 专家建议设四道屏障 (2003-02-18 10:27:37)
          提前4天预知沙尘暴 中国科学家研究新模拟系统 (2003-02-08 15:47:23)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