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抢救民间文化遗产 中国启动十年工程(附大纲)

2003年02月18日 15:09

  中新网2月18日电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

  据悉,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中国民间文化进行国家级抢救、普查、整理和出版的巨大工程。

  中国56个民族的民俗民间文化浩如烟海。而这些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没有系统地调查和登记。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民间文化正在急剧消亡,有鉴于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目前,此项工程已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施项目,并作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分支工程。

  著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冯骥才在会上呼吁全社会关爱民间文化,呼吁中国的文化人到民间去抢救民间文化遗产。

  据介绍,民间文艺家协会还制作了专门用于抢救工作的《普查手册》,其内容包括民间文化的分类、民俗民间文学艺术调查提纲、摄影摄像调查技术指南以及个案调查,以此指导全国性的普查。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历时十年,分两期进行。工程将用文字、录音、摄影、摄像等现代技术立体地记录中国民间文化,还将大批搜集和收藏中国民俗代表性实物,实施以县为单位的中国民俗志调查和出版,全面调查、登记与出版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拍摄与制作中国民俗文化的音像制品,建立中国民俗图文资料数据库等。此工程的成果包括编纂出版以县为单位的《中国民俗志》3000余卷,大型丛书《中国民俗图录》系列、《中国民俗分布地图集》系列等。

  据悉,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经费来源包括三方面:国家立项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社会赞助支持。

  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计划大纲

  一、名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二、项目性质: 1、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批准号02@ZH010

   2、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之子项目

  三、主题:抢救、保护、弘扬

  四、目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全面抢救和保护优秀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文化国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

  五、意义: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民间文化进行国家级抢救、普查、整理和出版的巨大工程,也是文化人进行文化寻根、唤醒民众文化意识、普及优秀文化遗产的文化行动,对了解文化国情、民情,鉴别良莠,促进文化创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中,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建设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必将深化即将在2008年举行的奥运会的人文精神,让世界更真切地了解中国和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通过这一工程抢救和记录下来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或可珍藏于博物馆,保存一段历史的记忆;或可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为先进文化的创造提供不竭的资源,或可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或可丰富国际文化交流内涵,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及世界和平。

  六、条件: 1、两个文明并举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2、党和政府对保护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

   3、国家正在制定有利于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有关政策、法规;

4、基本完成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为此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中国民协团结和聚集有一大批民间文化及有关专家学者,具有强大的专业实力;

   6、全国各地的民协和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系统,足可充当这项工程组织、实施系统。

  七、时间:

   第一期:2003年至2007年

   内容:1、全国民间美术抢救性普查、搜集、编纂与出版;

   2、全国民俗抢救性普查和整理出版;民俗典型实物征集;

   3、拍摄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音像品《中国民俗》;

   4、建立、汇编“中国民间文化图文资料数据库”,建立“中国民间文化”网站;

   第二:2008年至2012年

   内容:1、整理、编纂和出版《中国民俗志》系列(以县为单位)、《中国民俗图录》、《中国民俗分布地图集》等;

   2、确定并编制“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4、编纂《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

   5、编纂《中国史诗集成》;

   6、编纂《中国民间美术集成》;

   7、编纂《中国民间美术分布地图集》。

  八、规模:全国

  九、成果

   1、出版《中国民间美术集成》大型丛书;

   2、出版《中国民间美术分布地图集》大型丛书;

   3、出版《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大型丛书;

   4、出版《中国史诗集成》大型丛书;

   5、出版《中国民俗志》(县卷本)大型丛书;

   6、出版《中国民俗大典》(省卷本)大型丛书;

   7、出版《中国民俗图录》大型丛书;

   8、出版《中国民俗分布地图集》大型丛书;

   9、拍摄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国民俗》系列;

   10、搜集、收藏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代表性民俗实物;

   11、建立“中国民俗图文资料数据库”;建立“中国民间文化”网站;

   12、命名一批民间文艺之乡,编制“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3、确定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4、陆续举办“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展示、展览、展演。

  十、经费来源:国家立项拨款;地方财政拨款;社会赞助支持。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杨柳青年画陈列馆将扩建 专业博物馆扎堆现津城 (2003-02-09 14:36:35)
          迎春纳福 高雄博物馆展出“朱仙镇木版年画展” (2003-02-01 09:16:27)
          中国木版年画首次“大普查”已在天津启动 (2003-01-10 14:46:16)
          拥有500余年历史的凤翔木版年画面临“失传” (2003-01-09 10:42:13)
          中新社通讯:古稀老翁“年画王”杨洛书 (2002-02-10 06:03:22)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