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在美国华盛顿的朋友告诉我,他已经有5年没过春节了,理由是中国人的春节只是美国日历上普普通通的一天,“入乡随俗”嘛!我对此表示不解。我告诉他,今年的2月1日,也是俄罗斯日历中的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我们莫斯科的华人却一定要过年,至少,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吃一顿年夜饭。
莫斯科的华人乡土观念极重,过年之前,莫斯科飞北京的机票提前半个月就预定一空。大部分人放下手边一切可以放下的事情,赶回国内的家中过年,和父母家人一起吃一顿年夜饭,享受亲情的温馨。回不了家的华人同胞在除夕的晚上或聚集在各大中国饭店里,或在自己的寓所里,但无论在那里,都是和朋友乡亲聚在一起,在彼此的祝福声中,在杯觥交错中,欢欢乐乐地迎接新春的到来。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当属大年三十晚上这顿年夜饭。对于生活在莫斯科的中国人而言,则代表着他们的中国文化传统并没有因时空的流转而有所隔离。他们对年夜饭的重视,也就代表着对传统的重视和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对他们而言,这顿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年夜饭桌上的东西,早就不是一定非得到过年才有得吃的东西。年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一位中国翻译对在莫斯科长城饭店和中国人一起欢庆新春的俄罗斯青年这样解释年夜饭的来历,他说:中国最古老的书《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把“年”当作收获的象征,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一顿,这种庆祝的活动也就成了年夜饭。
他说,这顿饭更重要的在于一个形式,吃年夜饭时,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鱼,取年年有余之意。在中国南方,鱼是整个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大家并不是真正的去吃,只是端上来摆摆样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余。还有些地区,第一个热菜就上全鱼,直到宴会结束时,大家才象征性地吃上几口。除夕鱼寄托着人们希望家业发达、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中国广州人的年夜饭桌上通常会有“发财就手”、“发财好市”这样的意头菜,不过是件讨口彩的事情,但大家还是认真虔诚地做了。
听完这些话,那位俄罗斯朋友立刻环顾四周,果然见到临近桌面上的鱼都是完完整整地摆在正中,于是,他点点头说:中国的文化真是太神秘了,光是一顿年夜饭,就有这么多的讲究。
旁边,另一位华人朋友补充说:中国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南方和北方有着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南方除夕一般是吃汤圆和年糕,“汤圆”也叫“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但这一天,普天下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奔赴了这场盛宴,怎能不教人感动?
其实,莫斯科的华人朋友在吃年夜饭时心中萦绕不散的是一份过年的温情。年夜饭的温情正是这样一种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头里,温暖在亲人的问候中,沸腾在每一个人血脉中的温情。这种温情是大年三十母亲唠叨在灯下的叮嘱,也是无数的游子顶着寒风,踏着大雪往家里赶的执着与真诚。在现代的中国,很多家庭成员为生计、为发展,各奔东西,平时难得一聚。一起吃顿年饭,一家人酒肴相对,轻言细语,诉说别后离情,生活感悟,该是何等惬意之事!
有一位同事告诉我,春节她留在莫斯科过年,大年初一打往家里的电话中,父亲告诉她,她的奶奶执意要在饭桌上为她预留一副碗筷。听了这话,她说,明年,无论如何她都要回家过年。
来源:莫斯科华人报 作者: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