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了。过节期间,很多人买到了打折票。不过,新的民航票价政策还要经过国家计委的听证会。据说,也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事。
节前,民航总局宣布取消机票禁折令,取而代之的是政府指导价管理。民航将允许航空公司票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和这个消息一起公布的是民航去年盈利7.7亿元。所以有人说,民航这是一时兴起,赚了钱也捎带着给咱老百姓分一点,搞不好哪天亏损了还会想起禁折这一招。我倒没这么悲观。但是过去几年民航一放就乱就亏也是一个事实。所以就连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也承认,当前票价体制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定票价的浮动范围,以寻求“行业长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平衡点。
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机票基准价和浮动范围依据的是航空运输的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和社会承受能力。据此猜测,所谓的社会平均成本可能是决定票价的最大权重。或者说,这个成本反映了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这个成本却未必就是市场均衡价格。一般来说,这个价格肯定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其结果就是市场需求受到了抑制,航空企业则确保了在高成本下仍然有利可图。在这里,“行业利益是以牺牲乘客利益为代价的,至于这个利益是否能够“长远,恐怕谁的心里也没底。
当然民航总局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有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浮动。不过,不同的企业成本是不一样的。浮动范围太大,票价生成机制就接近于市场定价,民航总局的苦心就泡了汤。浮动范围太小,不说乘客会怎么样,那些航空企业中的大家伙恐怕也会抱怨。不管怎么说,价格还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而且航空业的整合还没有结束,行政切分之后,还需要一轮市场的淘洗。管死了票价就等于堵住了真正市场化的整合之路,因为谁都没有生存之忧。
应该说,民航总局在设计票价政策的时候费了不少心思。去年底,民航停止了非基地航空公司经营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始发的航线航班,航线经营许可相应取消;停止航空公司经营经停沈阳、乌鲁木齐、西安、成都、昆明和武汉的航线航班。国航、东方航和南航三大公司将航线经营权尽收囊中,不用再担心地方航空公司在票价上掀起波澜。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三大公司之间就能平安无事。当然,为免几败俱伤,三巨头联手操控票价也不是不可能的。问题是这么一来,监管部门的制度设计究竟是为了鼓励竞争还是为了保护垄断呢?
这可能并不是民航总局的初衷,但是说着说着,民航总局就把自己又摆在了火炉上,弄得左右为难,是民航总局的错,还是航空公司的错?或者,谁都没有错?(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