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看来愤怒了,或许也可以说,思科有些害怕了。这场国际市场领头羊对中国通信制造业老大的“战争”,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产权诉讼,更是一次国内外高科技产业的较量,其中意义之大不言自明。为此,本报记者就此事件独家采访了大批相关专业人士。
“beat huawei”
去年,世界最大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美国思科系统公司,专门设立了beathuawei(打击华为)团队,在其内部网上还为此设立了专门主页,供其全球员工讨论如何打击自己的商业对手华为。
2003年1月初,思科全球总裁钱伯斯在出席一个大会上称:华为是其潜在的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路透社记者的一篇分析文章几乎被国内所有的财经网站转载,其核心内容赫然是“中国的华为,已是思科的最大噩梦”。
美国时间1月23日晚,思科突然将华为告上了法庭。
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国际财经界的广泛关注。记者注意到,在思科起诉华为后的24小时内,包括cnn、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英国bbc、路透社等在内的全球近百家媒体,争相对此进行报道。而在国内,思科采取的法律行动更是在网上掀起翻天巨浪。
业内人士分析说,一个在全球it界影响举足轻重的企业,竟在如此密集的时间里,连番针对一个中国公司采取这么极端的行动,这绝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更多的中国it人士在网上表达自己的忧虑,担心思科起诉华为后的骨牌效应,会使更多的华为成为思科这样的国际大鳄的捕食目标,中国生机勃勃的电信制造业,甚至高科技企业的整体发展环境将遭遇危机。
思科志在必得
看一看思科的诉讼状可以发现,思科列出的被告,除了华为总部外,还有华为在美国的两家子公司:一是设在加州圣何塞多年的华为美国分公司,二是去年新设在德克萨斯州的全资子公司futurewei。按道理,思科总部就在圣何塞,这里又是华为在美国的主要业务部门所在地,思科有大把的理由选择圣何塞的法院起诉华为。
那么,思科为什么舍近求远,把官司拿到与自己不太相干的德克萨斯州呢?这两天连篇累牍的外电,泄露了其中玄机。一家美国媒体分析说,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一向以快速审结知识产权诉讼见长,而且大部分案件的最终审理结果,对提出诉讼的一方有利。
由此看来,思科精心策划的一纸诉状,将是一场志在必得的官司。
目前,思科是全球最主要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在全球数据通信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控制了网络交换机69%的份额,路由器在全球份额更高达85%,其毛利润率达70%。据了解,思科在中国每年的销售额约为10亿美元,市场份额超过70%。既然有如此辉煌的业绩,身为一家中国公司的华为为何又会引起思科如此“重视”?是什么使华为成为思科的“眼中钉”?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回顾过去的17年,思科一步步走到当今的霸主地位,得益于全球it市场的勃兴,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迅速来临。与微软等it巨头几乎惊人的相似,思科最明显的经营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占据垄断地位,并利用这个地位影响和支配整个产业链,最后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垄断本身,又从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甚至法律等各个方面,给意欲跟进的后来者制造了壁垒。
有专家分析思科、微软等it巨头垄断市场的策略,不外乎四个方面:
一是攫取高利润。如思科就利用自己在全球数据通信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以及至今无实质性竞争者的现状,维持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和高达近7成的毛利。
二是将竞争对手消解在萌芽中。购并是思科的一贯做法,据称迄今为止思科已并购相关领域大大小小企业上千家,这使得能够对其形成竞争的企业和技术减至最少。值得注意的是,指控、诉诸法律等行动,已成为it巨头逼迫竞争对手加入自己的常用手段。
三是私有协议。这主要表现在利用其垄断地位,采用私有协议并不许可给任何其他厂家的方式,阻止互连互通,以进一步巩固其垄断地位。不幸的是,目前这种技术和市场壁垒已在全球it行业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些壁垒还成为行业标准,被企业所控制。
四是通吃市场。这些it巨头运用其地位,开始影响到客户、专家、代理商等的行为,甚至左右招投标的规则和过程。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