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近几年,有关春节晚会的统计数字一直很奇怪。这就是一方面每次搞收视率调查,都显示有超高比例的人在除夕夜成为春节晚会的观众;而另一方面,只要过了大年三十,你上互联网的BBS瞧瞧,钻进出租车里听听,大街小巷地问问———肯定是一片压倒性的骂声。换句话说,春节晚会已经成了这样一个奇怪的二律背反:大多数都要看它,似乎为的就是看完了有资格说不好看。
而如果不出意外,估计类似的趋势未来几年还会继续。理由很简单,春节晚会一贯以来的宗旨,就是要在大年夜讨好所有的人———如果说十几年前“老少咸宜”还有可能,那么在今天,在一个凡是和文化产业沾点边的人都知道“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等概念的社会里,“讨好所有人”的惟一结果,就是让所有人都觉得烦。当然如果央视规定:每个看春节晚会的人,来年都长一级工资,那么大概有可能会创造某种奇迹。只不过此事甚大,恐怕不是央视做得了主的。
因此,比较实际一点的办法,就是干脆不要想去讨好所有人了。或者索性反其道而行之,研究一下怎样可能得罪所有人。从理论上讲,得罪所有人比讨好所有人要容易一些,但是具体操作方案我还没想出来,或者说还没敢去想,因为怕我们家年初一会被白菜帮子封住大门……当然还有最后一条路,那就是把什么一审二审三四审的制度都裁掉,春节晚会的节目不再搞评审,而是使用抓阄或者其他某种纯概率性的选拔方式。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怎么选拔都会挨骂,那么不如把这部分财力和人力省出来。
而春节晚会的节目也不必非得是成熟的,就搞成一种实验性的晚会好了。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好像越是实验性的东西越有市场,而且让人无从批判———任何抨击的话语都会变成砖头,拍在抨击者自己的脑门上。所以春节晚会大可效仿之。
据说今年不搞分会场了,这样很好,但还需更进一步,比方说放无数纸箱子在台上,然后弄一些人体彩绘、行为艺术什么的,取代以往作为开场的欢庆锣鼓和儿童集体舞。歌曲的比重也可以大大压缩,改用一些“水乐”之类的东西,同时以噪声配器。至于小品类节目应该怎么改,我还没想好,因为诸先锋戏剧家们已经有很久没出活儿了……
与此同时,也可以趁机做一些试验。比方说央视要放《射雕英雄传》了,有《笑傲江湖》的前车之鉴,这次就不妨用春节晚会趟路。可以考虑当晚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插播一集《射雕》,然后观察观众的反应。如果大家的愤怒超过了预期的程度,就可以借口说这只是一个“实验性”的节目而已,暗地里赶紧改剧本,补拍场景。实在来不及或不堪修改,就干脆一股脑儿说《射雕》也是实验性的好了。这三个字一上来,我敢保证许多人就会闭嘴。
最后,连主持人也实验性好了,赵忠祥倪萍等太传统的就不要上了。现场串词可以采取《英雄》里的最高境界,口中无词心中也无词,大家都用哑语互相打手势———总之就是怎么耍活宝怎么来,因为反正也不必担心挨骂的事,再挨骂也不可能有现在挨得这么厉害……
当然我知道我在这里说这些也是白说,所以只能看着春节晚会仍然像以往那样平庸地挨骂下去而无能为力。这样再过上个三五年,可能就真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春节晚会要办不下去了。而如果“实验性”一把,说不定还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现在春节还剩下些什么?鞭炮已经不让放了,安了防盗门之后,门神和吊钱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然后再把春节晚会取消……他们办不办没关系,我们总得留下点标志性的东西,好记住这是春节啊。
来源:青年时讯 作者:王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