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怎样堵住高考招生的"后门"?媒体为改革支招

2003年01月20日 17:13

  中新网1月20日电 高考招生填报志愿的方法,北京已经试行过3种,即考前填报;考后不知道成绩时填报;知道成绩后填报。

  中国青年报今天发表署名文章:现行高考填报志愿方法应该改革。文章认为,文中提出的这种改革办法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以往招生办法的弊病,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每一个考生负责。

  文章说,3种方法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是在同一模式内思考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而在实践中都不能克服人们迫切希望克服的缺陷:

  一、学校出现招生大年和小年,忽冷忽热的扎堆儿现象。由于考生事先不了解其他考生的申报情况,只能根据前几年各学校各专业的录取情况进行申报,所以学校报名人数的多少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某一学校去年报考人数多,生源好,今年就可能相反,而生源的好坏多少并不能反映该校的真实水平和广大考生的真实意愿。北京某重点大学2000年在所在地北京竟然出现报名人数低于计划录取人数的情况就是典型实证。一些学校为了应付生源变化,不得不临时调整招生计划,使得考生在报名时所依据的招生计划失去可靠性,增加了招生工作的混乱。

  二、在达到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考生上大学全靠撞大运。高分考生不一定上好学校好专业,低分考生不一定就上不了好学校好专业,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录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公正性。由于报名时难免出现扎堆儿情况,有些高分考生由于填报志愿时运气不好,上了较差学校或非理想专业,就干脆不报到进而复读甚至入学后又退学复读;有些上线考生被分配到自己不愿去的学校或专业,学习不努力,毕业即转业;个别上线考生甚至无学可上,使得宝贵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极大浪费。许多考生10多年苦读和填报志愿时所花费的大量精力,远未收到预期效果。

  三、招生办公室的工作量增加,难度加大。要和有些学校协调招生计划,要分配落实大量志愿落空的上线考生的去处,难免出现工作失误,难免出现合理合法的“走后门”情况。

  文章认为,对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改革解决上述问题。其思路是:网上双向选择,高分考生优先。内容程序如下:

  在网络上设置3类终端,即学校使用的终端、考生使用的终端、招办使用的终端。在考生终端上,考生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成绩排列顺序,依次申报学校和专业;在学校终端上,学校根据数据库提供的该生的成绩、特长等资料,决定是否录取;在招办终端上,招办对录取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对录取结果进行审核、批准。例如,甲考生成绩是590分,现在轮到他挑选,他根据网络提供的当前各学校的录取信息,申报某学校的某专业;该校调阅审查了他的资料,同意录取或不同意录取,报告给招办;招办根据政策进行决定。如果甲考生未被录取,则由他继续挑选,直到被录取后再进入下一个考生。现在假设有20个学生终端同时进行录取工作,每名考生花费15分钟,考生择校6分钟,学校决定5分钟,招办审核4分钟,则北京今年5万考生需125小时完成招生工作,以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约12.5天,考虑到其他因素,至多20天,比现在的办法多耗费五六天时间,但是却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方法的弊端。


 
编辑:赵建

相关报道:北京划出今年高考招生录取线:文科432 理科424 (2002-07-25 07:31:01)
          江西高考招生推出新措施 作文卷判分电脑参与 (2002-07-03 10:36:12)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