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是两岸入世后的第一年,在两岸经济政策调整与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年来,两岸贸易大幅增长,成为带动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贸易争议也浮上台面;台商对大陆投资在持续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出现新的结构性调整,两岸经贸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两岸"三通"再度成为关注焦点。2003年,两岸经贸关系有望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相互依赖将进一步增强,两岸"三通"有望获得重要进展。
两岸贸易出现高增长
2002年,海峡两岸入世后,市场都有较大开放,推动了两岸贸易的快速发展。依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数字,2002年前三季度,海峡两岸贸易额达2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16%。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235.8亿美元,增长35.8%,占台湾出口总额的24.7%;台湾从大陆进口56.3亿美元,增长32.2%,占台湾进口总额的6.8%;同期,台湾从大陆得到贸易顺差达179.5亿美元,增长37%。依大陆统计,2002年1-11月,两岸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00亿美元,为402.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8%;大陆对台出口59亿美元,增长31.4%;大陆从台进口343.8亿美元,增长39.2%,台湾从大陆得到顺差约280亿美元。这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贸易出现的又一次高潮。
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上升。2002年1-7月,台湾部分产品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如下:人造纤维丝39.8%,塑胶制品占24.2%,人造纤维棉占22.4%,钢铁占22.2%,照相仪器占19%。
入世后,两岸农产品贸易出现新发展。依台湾"农委会"公布的海关进出口贸易资料,2002年上半年,台湾输出大陆的农产品为28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其中,水产品、林产品及农耕产品的出口均增长50%以上。同期,台湾从大陆进口农产品达1.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其中甲壳类水产品及制品增长3倍以上,酒类进口也近3倍。两岸农产品贸易结构有较大差异,台湾对大陆出口以畜产品为主,上半年出口额为1958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80%以上;台湾从大陆进口主要为农耕产品,进口达9211万美元,占进口总值的59%。
大陆产品纷纷打入岛内市场及台资企业产品扩大回销
2002年入世后,台湾当局扩大开放大陆产品进口范围,并决定每半年由“政府”定期主动检讨开放程度,企业也可就特定项目向"经济部国贸局"提出开放申请,"国贸局"每两个月审查一次申请案。2月与11月,台"经济部"先后开放2058项与316项大陆物品进口,至此累计开放进口大陆物品项目达8044项,开放比例达75.7%,其中农产品开放比率近60%,工业产品开放比率近80%。但相较对其他地区的开放比率在95%以上,对大陆产品进口仍有较多限制,且多是大陆较具竞争力的产品。
另外,受美国西海岸罢工及港口关闭的影响,台湾从美国进口玉米等大宗谷物涨价,在台湾养猪企业的要求下,台湾"经济部"决定自10月10日到12月底弹性开放大陆玉米进口。随后台湾养猪业合作社联合社迅速通过中华食物网计划采购12500吨大陆玉米;11月,三井商社通过吉林粮油集团从大陆进口22000吨玉米,这是大陆大宗谷物首次出口台湾。
入世后,台湾开放大陆啤酒进口后,在台湾岛内市场引起极大震动。青岛啤酒在4月中旬首次进入台湾,市场销售良好。到8月底,青岛啤酒在台湾销售量达到21000吨,市场占有率达到7.5%。金威啤酒在岛内第二周销量就增长3倍,由1万箱增为3万箱。随后,北京燕京啤酒进入台湾市场,福建的惠泉啤酒也为进入岛内铺路。台湾本地啤酒与欧美啤酒面对大陆啤酒的进入,积极应战,市场竞争激烈。
同时,2002年7月1日台湾正式开放大陆香烟进口后,大陆香烟首次进入台湾市场。云南红塔山由台湾合路国际公司代理在台销售,并投资1.5亿元新台币在台连锁店销售。大陆红双喜香烟也依"大陆烟草,香港制造"的模式,由富郁国际公司代理于7月初打入台湾市场。另外,中华、中南海与大红鹰等大陆知名香烟也纷计划通过香港与澳门进入台湾市场。尽管因口味差异及宣传力度等因素,大陆香烟效果远不如大陆啤酒畅销,但未来潜力不可低估。
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后,又进入岛内发展,引起新的市场竞争。尽管台湾对大陆产品回销台湾仍限制,但随着入世台湾政策的开放,大陆台资企业产品进入台湾或重新大岛内布局发展。在大陆创出品牌的台资企业洽洽瓜子在台市场销路良好,带动岛内瓜子类产品销量大幅增长3倍。统一超商从大陆引进试销的北京栗子也十分畅销。尤其是大陆台资企业顶新集团通过进口大陆部分原料及在台加工,于12月初正式推出在大陆创出知名品牌的"康师傅"方便面,以低价销售,引起市场震动。顶新集团计划在两年内在台推出所有速食面产品,三年内攻下台湾20%的方便面市场,六年内收回所有投资。"康师傅"的低价回台销售,引起同业竞争对手统一集团的回应,决定投资10亿元新台币,并打折销售。预计未来岛内市场竞争将更激烈。
两岸贸易争端浮上台面
入世后,原本存在的两岸经贸纠纷问题逐渐浮上台面,反倾销与建立防卫机制成为两岸经贸发展面临的新问题。2002年3月23日,大陆外经贸部公告俄罗斯、韩国与台湾等冷轧钢品及扁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接着3月30日,大陆又对台湾等聚氯乙烯(PVC)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5月24日宣布对从台湾等地进口的部分钢产品实施临性保障措施。这是大陆入世后第一次对台湾产品向大陆倾销展开调查与实施临时性保护措施,格外引人注目。
为避免将两岸贸易争端复杂化,两岸民间行业公会积极协商,希望妥善解决这一争端。台湾区钢铁公会与大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月初就两岸钢铁贸易纠纷在台北达成四项共识。一是两岸钢铁产业应就不锈钢板材、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彩涂及镀锌板等五种产品加强沟通,并协商双边未来在自律之基础上,使双方皆能互利。二是台湾地区钢铁公会应建议主管机关取消进口钢产品的负面表列措施。三是两岸应定期或不定期互相交换双边钢铁工业结构改变及投资状况,并促进双方这合作投资。四是针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建设设计,两岸钢铁产业应加强联络并研究合作方向。
6月初,台湾区钢铁业公会前来北京,与大陆钢铁工业协会展开协商,就大陆实施临时性防卫措施达成一系列协议,并建议台湾当局不要引用政府间的谈判机制,让民间出面解决。
为解决两岸贸易纠纷,大陆从大局出发,在年底前正式表示两岸驻日内瓦的代表可以针对特定议题进行咨商。11月25日,外经贸部长石广生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目前两岸确实没有一个正常的经贸交往关系,但两岸都是WTO成员,两岸驻日内瓦的代表就特定议题进行咨商,应是可行的"。12月12日,海峡两岸依WTO有关规定,在日内瓦就大陆采取的"部分进口钢品防卫措施"举行谘商,尽管未达成结论,但却标志着入世后后两岸贸易发展及两岸商务接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