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3日电 每逢年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时有所闻。舆论往往把矛头指向打工者为之工作的承包商或包工头。但有媒体认为,这其中可能存在某种认识上的误区,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其根源是工程款被拖欠。
中国青年报刊文说,那些富有正义感和善良的人们在为农民工呐喊、助威时,在不少情况下,却把板子打错了地方。有些承包商或包工头恶意拖欠农民工的血汗钱,这种现象有,但毕竟拖欠的数额不大。
文章说,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建设市场的管理混乱无序,资金不到位的工程频频上马,“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尽量少给或不给,逼着承包单位垫钱上”,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市场遭到扭曲的“普遍”规律。有的建设单位信用意识淡薄,“拖欠有理、拖欠有利”之风盛行,甚至把拖欠工程款作为一种经营手段甚至生财之道,也有的建设单位把拖欠当作变相筹措资金的渠道。
文章强调说,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搞什么“形象工程”、“X长工程”,不是没有钱乱上马,就是决策失误,导致资金无法回笼等等。
文章引述权威部门对7个城市和12家大中型建筑企业拖欠工程款进行的统计说,截止2001年底,7个城市拖欠工程款471.724亿元,其中政府工程拖欠工程款占13.36%;12家大中型建筑企业被拖欠工程款97.91亿元,其中政府工程拖欠款接近50%。
如此这般,就形成一条解不开的巨额“债务链”:建设单位不支付工程款给承包商或包工头,承包商或包工头就无钱给农民工发工资。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承包商或包工头也是受害者,并且受害程度比农民工更厉害。打个简单的比方,建设单位想投资100万元建楼,其实他只有60万元,最后,他只能拖欠承包商或包工头40万元,那承包商拿什么来支付农民工的工钱呢?农民工拿不到工资,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文章说,若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即使对承包商或包工头施加再大的压力,恐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农民工爬塔吊讨工资之类的事情发生。
文章认为,治“本”就是要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教育,建立信用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控,杜绝不到位的工程上马,杜绝“形象工程”,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等。只有解决了工程款拖欠问题,才能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