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之前,他是个研究员,在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一待就是20多年。
年至半百时,他才开始创业,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把一个最初只有20余名员工、注册资金16万元的小公司,发展壮大到如今年销售额8个亿、拥有1200多名员工和5万平方米科研、制造基地的行业领先企业。
他曾访学德国,将德国人严谨、务实的作风充分融入对企业的管理中。
他,就是上海三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上海三思”)的董事长陈必寿。
严谨务实的“德国作风”
1980年,作为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陈必寿幸运地获得了赴德国康斯坦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中国留学人才中的一员。“德国人的严谨和认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陈必寿说,“早就听说德国人做事一丝不苟,到那儿以后才算是真的开了眼界。”
这种作风对于性格内敛的陈必寿来说,可谓是不谋而合。他非常认可德国人对待工作的严肃与认真,并将此作为自己一贯追求的目标。理念上的认可和行动上的融合,让陈必寿在后来的创业历程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1993年,50岁的陈必寿开始大胆创业。在刚开始创业的两年时间里,由于产品质量有保证,上海三思为全国近90%的证券公司营业部提供行情显示屏。陈必寿说,“我们把产品质量、诚信待人当做最看重的东西,让客户与合作方放心也是第一位的。”
平易近人的睿智领头人
在陈必寿的名片上,印有董事长和研究员两个职位,因为在他眼里,自己永远是个“搞技术的人”。
在公司员工眼里,陈必寿衣着朴素,为人低调,对人没有“老板架子”。但是,他也绝对不是个“老古董”。创业初期,他就站在高起点,瞄准国际最先进技术。“我们必须不怕走弯路,只要依靠自主创新这一助推器,企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能赶超世界先进。”上海三思迄今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50余项。“我们重视专利,为得是更好地保护企业,在创新中求得稳步持续发展。”陈必寿说。
陈必寿为公司起名叫“三思”,他自己也特别看重思考的重要性。“只有学会思考,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才能切合实际,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要创业,更要管理
“留在三思的员工可能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应该都是最适合的。”陈必寿说。在他的公司,员工的跳槽率很低,有的老员工一待就是十几年。陈必寿说,他用人的秘诀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如今,公司已有1200多名员工,如何有效管理,考验着陈必寿作为董事长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公司好,大家都好’的氛围。”陈必寿说。
陈必寿相信,真正成功的管理,必定是特色鲜明的管理。因为企业各不相同,管理也应随之而异。“我认为,技术、规模和管理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陈必寿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创业难,管理企业更难。企业每天都有许多难题等待交出答案,这才是真正的考验。”陈必寿正带领他开创的公司,努力迈向新的高度。
陈必寿 1980年德国康斯坦大学访问学者,原交通部上海船舶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1993年3月创建上海三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郑佟乐)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