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看禁烟:禁烟是全民"马拉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留学生看禁烟:禁烟是全民"马拉松"
2010年03月08日 17:44 来源:苏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禁烟是个世界性的话题,《纽约时报》说,电影《阿凡达》中的女科学家格蕾丝在片中烟不离手,“将误导青少年的生活习惯”。近期美国禁烟人士自掏腰包,在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报纸——《综艺》、《好莱坞记者》上登整版广告,教育青少年欣赏《阿凡达》时要“明辨是非”。

  不少国家在“禁烟”方面走在我们的前面,海外留学生对此有很多感受。

  禁烟是全民“马拉松”——朱文婧(在英留学生)

  这些年,英国政府在倡导全民禁烟的马拉松式运动,不间断地推出禁烟措施。

  2005年起,英国全面执行公共场所禁烟制度,为强化全国禁烟计划,达到在未来十年内减少一半烟民的目标,英国政府在2010年2月1日再一次公布强制规定,全面禁止香烟自动贩卖机。

  出去吃西餐时,每道菜之间都会有等下道菜的空当,这个空当就是烟民们出餐厅抽烟的时间。我出去吃饭时,有时会看到一桌子人走掉一大半,只留下寥寥几个人在等下道菜。这个场景是比较搞笑的。

  在英国,商场、车站、写字楼、娱乐场所等所有公众聚集的场所都是不能抽烟的。另外,禁烟地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公共场合:

  饭店:在英国,几乎所有的餐馆都是禁止吸烟的。前几年,还能找到一些可以吸烟的餐馆,现在几乎所有的餐馆都贴出了禁烟标志。

  宾馆:宾馆里对于禁烟房间和非禁烟房间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如果是禁烟房,每个房间的房门上,都会贴出明显的禁烟标志。而且在酒店预订的网页上,都会具体标出某个房间是否禁止吸烟。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减少不禁烟房间的数量。

  办公大楼外:吸烟者目前已经不得不在办公大楼外一边吹着冷风,一边吸烟,但是这一行为也将被禁止。在最近的禁烟政策中,已明确指出:禁止吸烟者站立在办公或公共大楼入口处吸烟。

  住房:回家关起房门可以吸吗?不一定。在英国,有相当一部分公寓是禁止房客吸烟的,你在出租广告上就可以明确看到:此公寓内禁止吸烟。

  每月都有禁烟日——吕姝(日本神户大学留学生)

  一般到日本的饭店,服务生会问一句:请问是坐吸烟区还是禁烟区?尽管这样,有一次我还是在大阪一个小饭馆里被隔壁座位的烟味逼得临时换位子。一般来讲,日本人是很在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给旁人添了麻烦的,但在吸烟问题上也有马虎的时候。这也难怪,日本是个名副其实的“烟草大国”。

  日本的癌症、心脏病、妇产科等十二个学会联合成立“禁烟推进学术组织”,从今年2月22日起,把每个月的22日定为“禁烟日”。这个日子有一个特殊的图标,由两只白天鹅构成整体图形。这两只白天鹅不仅代表“22”这个日子,更包含深层次的含义——白天鹅的英语发音“swan”在日文中听来像是“不要吸”的意思。

  日本另一项禁烟策略是提高香烟价格。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这项议题一直被当地媒体关注。去年12月,议会一锤定音:从2010年10月起,一盒香烟的价格由目前的300日元(约合人民币23元)涨到400日元(约合人民币30元)。虽然涨价,但日本的香烟相对于欧美来说,还是算十分便宜的。所以日本禁烟学会还是在网上贴出声明,坚持要把每盒烟的价格提至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76元)。一般,在日本便利店买一份快餐差不多500日元,约合人民币38元。

  我的朋友高野君是个烟不离手的人。聊起香烟涨价的话题,他叹口气说:想当年我刚吸烟的时候,那才叫便宜呢。“那是什么时候啊? ”我好奇地问。“15年前,我13岁的时候……”

  抽烟要重罚——干路(新加坡管理大学留学生)

  禁烟,新加坡是个典范——1970年开始禁烟;公众场合吸烟罚得很厉害;新加坡的公众场合违规吸烟的人几乎没有。

  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每过几年就要修改《禁烟法》,主要就是扩大禁烟范围。

  法规不只是笼统地写公众场合禁烟,而是指出具体地方。我读预科时,学校网站贴出通知,说明具体的禁烟地:公共服务交通设施(地铁、轻轨、公交车)、博物馆、图书馆、电梯、电影院、剧院、餐厅、理发店、超市、商场、政府办公室,违规人罚款200到1000新元(一新元约合人民币5元)。

  其他禁烟地还有很多:公共游泳池、室外体育场、民众俱乐部、公共汽车站,甚至是酒吧、迪斯科舞厅、KTV酒廊、夜总会、公共厕所。

  新加坡在禁烟的同时,征收高烟草税:一包烟平均售价10新元(一顿快餐5新元左右),有报道说这是东南亚地区最高的。

  有人形容新加坡是“FineCity”。 Fine有两种含义,一是“好”,二是“罚款”。新加坡动不动就要罚款,不少罚款与烟有关,如在地铁站抽烟罚1000新元。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