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留学生活,特别是牛津的生活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所有的获得都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留学本身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我们有可能学习先进的知识,体验不同的文化,得到更多的机会。所有这一切不会自己跑到你身边,每个人的目标和努力程度不同,得到的就千差万别。我建议每个留学生在出国的时候,心中有一幅关于自己的图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向着那个方向努力。
敢于梦想
申请牛津的目的,按照我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挑逗”一下他们。反正不用交申请费,只要我申请了,那些招生部门的人就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看我的申请。一来我可以安慰自己说,我也是申请过牛津大学的人;二来通过让他们看我的“垃圾申请”(不管他们多么不想看),也小小满足我想要“虐待”一下他们的阴暗心理。以至于后来当我真正拿到入学通知书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搞错了。
没有人相信我能进牛津,但是这不妨碍我去尝试。其实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可能是因为别人认为你不行,甚至你自己也觉得自己不行,你就放弃了。但是你真的去努力尝试过吗?我经常对自己说这样一些话:首先,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先把事情做起来。另外,杀人不过头点地,去尝试一下又有什么可怕的?
学院制
众所周知,牛津和剑桥实行的是学院制。学生的学习归专业所在的系管理,但是课余生活和课外辅导分属于各个学院。在这种制度下,虽然一个专业的同学在一起上课,但是一下课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每个学院都有不同的特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院,比如说和皇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基督教堂学院,聚集超多大牛学者的众灵学院,号称最美丽学院的莫德林学院。而我所在的学院的以积极推进绿色环保,友好的环境以及美食而出名。
我想我是这种制度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它让我的朋友圈超出了专业和舍友,从而有机会认识不同学术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朋友。我一直觉得所谓名校的优势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多么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甚至不仅仅是那些名教授,更重要的是它聚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群人。当一个人身处其中的时候,会发现不可思议的进步。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青春期不断长高的小伙子,甚至每天都能发现自己变高。
做事和思考方式是最大收获
在牛津大学的生活里,我最不愿意提起的大概就是学习了,然而收获最多的也是学习。这种收获不仅仅是学术上,而是做事和思考的方式,这种影响会持续一生。 我的专业在牛津是出了名的录取难,考试难。两年的学制,第一年的考试更是每个学生的噩梦。虽然只有三门,但是深度和广度让这些没怕过考试的学生不禁皱眉。而且如果即使有一门课程低于48分(50及格)就要重新读第一年,然后把所有三门重新再考一遍。在这样的压力下,每年都会出现退学,神经衰弱的例子。比如说在我那一年的退学学生中,就竟然有一个哈佛大学的,给我们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样的磨练,让这些学生变得更加坚强。我们学会了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支持自己,面对失败和沮丧一次次爬起来的韧劲,以及高效干练的做事风格。我同时也意识到,聪不聪明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乐观、坚韧和实干发挥更大的作用。
翌年,我们本以为没有了那么大的考试压力,应该可以轻松些了,谁知道接踵而来的论文却是真正的挑战。学校给了我们最大的平台,只要我们认为有必要,我们可以选择两个或者三个导师同时辅导,甚至可以跨专业跨系来选导师。比如说虽然我的专业经济学隶属经济系,但是我的导师却来自赛义德商学院研究对冲基金。我的一个同学需要察看一本参考书,而这本书只在耶鲁大学且不外借,学院和系里就支付所有费用让他到耶鲁学习了一个月。
当然这样全力的支持总是和导师的高期望相伴的。疯狂阅读文献,编写程序,构思结构,就像牛津大学的一句名言——“你每天最大的放松就是从家到图书馆的路上。”当我最后那一天交上论文,走在各个学院之间,望着那些宏伟的建筑和游客们羡慕的眼神,我才感觉到这一切的意义,没有盛名是与生俱来的,正是一代代牛津学生努力,才为牛津大学赢得尊重。想起导师严格的要求,敬业的态度以及我自己的努力,我也自豪地感觉自己的努力为这个学校的宏伟做出了贡献。(刘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