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养老“三宗罪”
归国养老,表面上看起来,不论是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还是奔波半生落叶归根,似乎都是皆大欢喜。实际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想回国养老的“老海归”面临着诸多困难:国内医疗价格高、条件欠佳,钱包遭罪;牵挂儿女,兼顾国外福利不得不两头跑,身体遭罪;文化不适应、情感失落,心理遭罪。
2009年6月,定居日本23年的上海人赵天一过50岁生日,就张罗起买房养老的事,不过不是在他一开始就打算的上海,而是日本茨城。“其实我去年回国看了很长时间,苏浙沪走个遍。国内卖房子的,怎么一句老实话也没有,还有上海房价哪能介巨(沪语,贵)?上海大医院多,但是医院里的病人比超市还多,价格也不便宜,我又没有国内医保,真吃不消。
3个月的考察下来,赵天黯然回到日本。最终,他在日本茨城购买了一套居住面积44平方米的房子,530万日元,约合38万元人民币。“走路15分钟就到海边,距离东京稍微远点,100公里,但是交通很方便。日本没有产权年限的限制,但每年要交3万日元的固定资产税,大约2000元人民币吧。”赵天对这套房子还算满意,但对不能回上海养老有点遗憾。
回国养老面对的难题还不只医疗问题,如果是国外绿卡,为了保持身份和福利,不得不两头跑。如果是外国籍,还要面临再度更改国籍的选择,即使还原成中国国籍,由于此前没有缴费,也很难享有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国外的福利也一并放弃。对老年人来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上海国泰律师事务所的封从德律师多年来遇到过多起海外华侨华人欲回国养老,在房产、保险等方面产生的法律纠纷。“有些人的房产是解放前置办的,或者只有使用权,如今被亲戚实际使用,要追讨、理清产权关系,需要长时间调查取证,海外老人耗不起精力和时间。有些人出国前和原工作单位拗断关系,社会、养老、医疗保险中断,如今接续不上,原单位可能已经破产或被兼并,解决难度很大。这些都是归国养老面临的实际问题。”
尚有余热待发挥
更让有意回国养老者感到委屈的是,国内有舆论认为正是这一群体掀起回国置房的高潮,使得国内一些自然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著名侨乡的房价“高烧不退”。
近日广东花都市一个别墅小区开盘,来自美国南加州的华人购房团一下子以1.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吃下37栋独栋别墅。这21名成员,祖籍均为广州。购房团领队人称辉叔,50多岁,他自己买了一栋独栋别墅,还给亲人买了一栋,总价都是在500万元左右。谈起从美国来广州购房的原因时,辉叔表示跟美元贬值有关。另外,“叶落归根,来的人都四五十岁了,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去美国发展,不少人都打算回来养老”。这些别墅最低200多万元人民币,最高800万元人民币,对于花都普通市民、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已经接近天价。
其实,早在2007年,来自美国硅谷的华裔购房团就在苏州签约买下了23套国际公寓。购房者都是在硅谷生活工作15年以上的华裔。他们表示,在苏州买房一方面是为了投资,同时也考虑到将来叶落归根,在苏州有个舒适的住处。
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国际趋势面前,为何在海外生活了多年的华侨华人仍然只认可自购住房的养老形式呢?上海亲和源国际养老社区亲和源集团董事长奚志武认为:“一是中国人传统的养老观念,认为养老院养老丢人,二是中国养老机构不专业,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
奚志武分析,从投资角度看,归国养老者的数量在全国购房者总量中的比例很小,中国房价走高的责任不能推给这些叶落归根的老人。
中国现有的养老机构以社会福利性质为主,软硬件条件都有限。“有些养老院只管老人吃没吃饭,有没有发病,不注重他们的情感需求,有的甚至平时叫号码,极大地伤害了老年人的自尊。更不用说平时开展文体活动,让老人们在生活安排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了。那些对晚年生活品质要求高的老人,当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环境。社会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他们只能自己购房,以传统方式养老。” 奚志武说。
为归国老人营造更好的养老环境,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追求。瑞典归侨张秀娥,几年前就捐出40多万元退休金,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鱼山头村建起一座颐养院。“我在瑞典有政府颁发的养老金,儿孙满堂。但在和一些想回国养老的朋友们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对国内的养老机构不满意,就决心自己建一所文明、温馨的养老院。既可以帮助家乡那些养老无着的老人,也圆了那些想落叶归根的华侨的心愿。”
美国纽约宁波同乡会会长王心仁先生感慨地说:“其实国内房价高企,与其让归国养老把毕生积蓄都花在房子上,不如提供更专业的社会养老服务,使他们的‘余热’在实业投资、生活消费等其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福建省侨联副主席林泽群也表示:“要充分重视那些心怀故土,希望叶落归根的老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不仅可以使他们颐养天年,也可以发挥他们见多识广、热心故土的优势,促进当地的发展和消费,为地域经济发展作贡献。”(陈丽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