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家庭留守父母需学会面对牵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留学家庭留守父母需学会面对牵挂
2009年11月27日 15:07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望着孩子消失在机场安检门后的身影,我全部的感觉就是:她从此离我而去……

  孩子出远门了,有的甚至还很年幼,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一种牵挂之情?你们的生活有了哪些与以往的不同?你们对远方孩子的处境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逢年过节,你们又是怎样在思念中度过……当我们向一个个留守父母发出这样的询问时,传回来的竟是一曲关爱与担忧、焦急与欣喜相互交织的咏叹调。

  谈起女儿八年前出国留学时的感受,武汉电视台的郭一林女士至今刻骨铭心:“女儿到瑞士留学,我送她到首都机场,她自己推着行李车,车上是我给她准备的两大箱子东西,特别重。我女儿个子比较小,推着满载的行李车,一走过安检门的一瞬间,我当时刻骨铭心的感觉就是:她这么一走,从此离我而去!我现在也是这样的体会,就是从那天一走,她从此真的离开了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了。”

  的确,郭一林的女儿1999年3月高中毕业去瑞士学习酒店管理,一年后转到美国的酒店管理学校,毕业后又进入亨特大学读会计专业,去年已拿到学位,现在纽约的一家律师楼里做会计。不论是从瑞士转到美国,还是选择专业、联系实习、打工和毕业后的工作,都是女儿自己来设计和安排的。除了刚出去的时候,她再没有跟家里要过生活费。

  对此有着同样感受的是军队干部赵华女士,5年前送高中毕业的儿子远赴法国,当儿子的身影消失在安检门后时,她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人从此没了,消失了,“他今后在国外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我都不能见到他、也无法再帮助他了。”这种空空荡荡的感觉在儿子走后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记忆犹新,虽然这些年来她从没对儿子提起过。

  离别,远涉重洋的离别。孩子走了,他们少年不知愁滋味,却给他们的父母留下了无尽的牵挂与思念。

  孩子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风筝另一头的线却紧紧缠绕着家长的心,稍一触动,便会忐忑……

  如果说离别对留守父母仅仅是个序曲的话,之后的牵挂之情便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主旋律。作为在美国杜克大学高能物理系硕博连读学生的父亲,宗有信有着深切的体会:

  “掐指一算,我的孩子大兴远赴大洋彼岸求学已有3年多的时间了,往事如烟,历历在目。从第一时间听到孩子接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惊喜万分,到美领馆以‘敏感专业’为由签证‘Check’后的焦急等待;从浦东国际机场相拥告别,到孩子抵达校园发回平安电话后的如释重负;从孩子开始品尝自己做的没有煮熟的肉丝面条,到现在能熟练地搬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参加烹饪比赛;从孩子第一次走进异国教室,屏气凝神听教授用美式英语讲解深奥繁杂数学公式,到如今已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给美国研究生、本科生上专业课,生动画面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三年来,孩子风雨兼程艰辛求学,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渴望飞得更高、更远,而风筝另一头的线却紧紧缠绕着家长的心,稍一触动,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点忐忑,更有一份别样的期待……”

  送女儿到荷兰一年多了,李桂芝的感受是:“孩子在家里是独女,父母特别是老人对孩子娇惯得很,从小没有什么锻炼的机会,所以在精神上作父母的总是时刻挂念着,家里的老人还时时都在提起,如周末或节假日聚在一起总是想着念着在国外的孩子,特别是刚出去的时候家长很是放心不下,孩子这会儿在做什么?什么时间上课?什么时间下课?那里的安全情况又如何?”

  留守,就是每天再听不到"老爸,给我倒杯茶"的声音,就是心甘情愿承受一切

  叶女士在当初儿子选择到英国上高中时,曾对儿子有过一次很正式的谈话,“到国外读书是你的选择,我们同意你的选择。既然是这样,送你出去,花多少钱,这是我们愿意,跟你没有关系,也不需要你将来报答。你要明白的是你要干什么,做好你的事情。”

  不只是叶女士,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想的。

  把女儿送走后,郭一林说她的经济压力也蛮大的,“我在武汉电视台,以前只是节目部主任,女儿走后我又接了广告部,成了广告节目部主任,等于管了两个部门的工作,特别忙。我老公很长时间都不习惯。女儿在家时,每天晚上坐在自己屋里的写字台前写作业,多少年都是这样。常常写一半时,就喊:‘老爸,给我倒杯茶!’或者是‘给我倒杯咖啡!’每天晚上都这样叫。女儿走了以后,就没有这个声音了,我老公经常没事时就坐在女儿的桌子旁,翻翻看看什么的,能看出来他是非常想女儿的。

  我当时想给自己施加一点压力,一个人干两份工作台里给的报酬也蛮高的。虽然忙自己安慰自己:挣得钱也多。很快这7年多就过去了,真是觉得这几年过得特别快。”

  李桂芝说,以前我们每个月或节假日都要去各大商场采购,去买一些流行时尚的服装和用品,特别是孩子在出国前买的都是名牌,如名牌化妆品和名牌服装等。现在孩子自己说以前自己是个小腐败,现在和以前好似是两个人,因为她知道留学的学费有多贵,出去后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我们家是一个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这对家里和出国的孩子来讲不得不计划经济,计划每一笔开支,现在几乎很少去大商场,以前的名牌东西更是离它远去,以前逛商场的大笔开支节省下来给孩子做学费,逛商场的时间作为我现在学习电脑,看书看报的课时,这样从精神上到经济上都有了不同的切身感受!

  听到妈妈这个月要来美国,郭一林的女儿给“罗嗦”妈妈规定了16个不要:你不要问我工作问题、你不要问我学习问题、不要问我早上几点钟起床、不要问我什么时候睡觉……

  郭一林的回答是:女儿呀,妈妈心里只有一个愿望,不要丢掉我们之间的亲情!

  牵挂之一:安全

  安全,是父母们首先牵挂的问题,特别是对初次远离家门的女孩子。在北京一家企业工作的张萍女士,女儿到新西兰留学后,一开始的一段时间,特别留意那边相关的报道,稍有些不安全的信息便会与女儿通电话,她说:“孩子走得越远我越担心她的安全,其实她在那边根本不知道报道上的事情。后来我知道了,在新西兰特别安全,晚上睡觉都不锁门,我就放心了。”

  宗有信记得,2003年底,一天晚上他从《新闻联播》中得知美国政府已将反恐安全警告上升为橙色(仅次于最高级别),告诫美国公民在圣诞节期间国际恐怖分子极有可能发动比“911”更为严重的恐怖活动,伤害无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惊慌失措,因为我事先知道,圣诞期间,孩子要和同学一起开车去华盛顿游玩,急急忙忙草拟了一封E-mail发给孩子:在放假期间,尤其是在圣诞节期间,千万不要离开校园,更不要到纽约、华盛顿等大城市去游玩。千叮咛、万嘱咐地写了一大堆注意事项。第二天,接到孩子的回电,对我喋喋不休的提醒有点不以为然,总是用别的话题扯开,那年的圣诞节我是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的。”

  牵挂之二:生活

  除了安全,让父母们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些娇生惯养、只会做题的独生子女到了国外怎样自己生活。

  在山西临汾教育部门工作的马女士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国外留学,大的在德国一所大学,小的在泰国易三仓大学学英文。两个孩子出国留学后,马女士的心也随着两个孩子飞到了国外。马女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送孩子出国留学,对孩子目前在国外的状况是很满意的。因为孩子出国留学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也学到了国际化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马女士以前曾跟随泰国学校驻中国的办事处去过易三仓大学两次,并在那里住过一个月,对这所学校的环境和食宿都比较了解,两人一间的学生宿舍宽敞整洁,所以不用担心。大女儿去德国留学的学校没有事前考查过,对学校的环境和住宿不了解,所以,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女儿在德国是否吃得习惯。

  对于很少干家务活的孩子出国要过的“生活关”,宗有信早有准备。“出国前,我突击教了一些家常菜,给孩子留下一些印象。刚到美国后,一下子完全靠自己独立操作,孩子还是显得手忙脚乱,烧饭煮粥放多少水?鱼胆破了怎么办?鸡汤怎么烧?我们只有用电脑进行网上教学了。当听说孩子切洋葱划破了手,打篮球碰伤了小拇指,我除了心痛,同时也感到无奈,权当一次次的磨炼吧。好在孩子对吃并不挑剔,和绝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一样,生活模式非常简单,周末去买一次菜,然后吃上一个星期。遍布校园附近的中国商店给中国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中国商店里各种食品应有尽有,还有不少都是半成品。通常孩子在烧早饭的同时,就把中午饭烧好,用饭盒装上,带到教学楼,放进冰箱里,中午用微波炉加热后,吃掉一半,留下一半作晚餐。当我提醒孩子生活上不要太省时,孩子则经常讲美国同学吃饭更简单,一个面包,几片火腿,就成了一个三明治。周末节假日,三五个同学之间还经常聚聚餐,有时也到中餐馆里改善一下。我想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学生来说,吃不是问题,很快就能适应,洗衣有投币自动洗衣机,也是非常方便。”

  牵挂之三:学习和语言

  张萍说,孩子出去前是中专水平,用英语听课开始只能听懂30%,每天晚上回来一点儿一点儿地抠,她只要稍一松劲就有可能读不下来了。三年中回家两次,都是因为胃不好,压力太大的缘故。她的难处我一点儿也帮不上,只能给她鼓劲儿,告诉她慢慢会适应的,缓解她的压力,这也是焦虑。

  叶女士的儿子初中毕业就到英国读书,高中毕业后自己选择和申请了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叶女士说:“我儿子是属于情商比较高的那类,到英国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环境,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了专业。但是他没想到,这个专业的难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学起来很困难。他跟我说想转专业,可又拿不定主意。我跟儿子之间的沟通就像成年人一样。我对他说,我希望你出息,但学习要根据你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不过,你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这个决定的结果你能不能接受。”叶女士的儿子最终选择了坚持。

  宗有信说,孩子刚入学时告诉我课程很重,头两年每个学期3门课,两年要修满12门课。同时作业量大,每星期的二、三、四要交作业,孩子做功课经常到深夜一、两点钟,有时还要做到通霄。常常是好不容易做完了这个星期的作业,下周的作业又如潮水般铺天盖地涌来。有次考试失手后,孩子感到压力很大,产生了畏难情绪。我便有针对性地帮助他分析原因,告诉他一次考试受挫,并非全是坏事,鼓励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李桂芝在慢慢地了解到孩子在国外的情况后,如学习很刻苦,用外语和老师同学们进行很好的交流,学习起来很有兴趣;生活方面得到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孩子自己买菜做饭,自己洗衣服,样样自己做,各方面做的还不错等,她从开始的精神紧张不放心到后来佩服孩子做的一切,为孩子取得的成绩而高兴,精神上放松了许多。

  牵挂之四:心情

  郭一林第一次到美国去看女儿,正赶上学旅游管理的女儿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万豪酒店实习。 奥兰多是个旅游城市,没有多少居民,半个城都是迪斯尼乐园。白天人都在游乐场里,晚上都在酒吧里,街上的人很少。女儿每天的安排除了去上班,然后回到宿舍,有时打个电话问人家要不要加班,就没别的了。那里地方特别大,没有车寸步难行,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我就觉得女儿在这里好孤独,特别地牵挂她。我在那里住了20天,临走的最后几天里,我只要想到我要走了,眼泪就不停地流。”

  男孩子怕他出去后学坏了,女孩子怕她上当受骗,生活上不检点。做父母的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地牵挂,同时,又感到很多的事情很无助。

  张萍说,孩子出去时间长了,慢慢也就适应了,她的学习成绩、生活好坏想的就不多了,最怕的是她心情不好、孤单、想家、压力大,还有交朋友不顺。女儿的男朋友也是在新西兰留学的中国学生,学习不错,也能吃苦,俩人的感情也很好。可能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男孩儿的脾气有些不好,女儿在家也从没受过气,遇到一些磕磕绊绊的事谁也不让谁。突然有一天,我一拿起电话,女儿在电话那头哇哇地哭!还传过来那边摔东西的声音!远隔万里的,你说我心里怎么想?要是广州、深圳,我拔脚就走了!我只有好言相劝,说女儿几句,又劝男孩儿几句,说了一些他们的长处和相爱就该承受全部之类的话,才算过去了。后来他们假期一起回国,在家里当我的面吵架,我不能接受,就让男孩儿先回外地自己的家,劝女儿与他分手,女儿也答应了。谁知假期结束我到机场送女儿时,男孩儿在机场等她而且他们约好坐同一个航班,一问才知道,男孩儿根本就没离开北京。我当时真的想留下女儿,不让她再去了,话都说出来了被老公制止了:还有半年就拿到学位,不能因此而前功尽弃。飞机升空的时候,从不当人流泪的我在机场失控了,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奈。后来是女儿自己想清楚了,毕业时和男孩儿分手回到国内。儿女在外,个人问题的复杂性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女儿的感情牵着母亲的心,至于郭一林,尽管女儿说她是“控制不住的罗嗦”,依旧不改。“我曾经对女儿的男朋友评头品足,没见过面也说,为这个我俩不知道打了多少嘴巴官司。她谈恋爱的时候,星期五打电话晚上总不在家;这一两年总在,说明她没交男朋友。反正是交不好我也着急,没交也着急。周五我电话一打过去,女儿就说:又来查夜了。”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