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孩子在国外留学的母亲在自己的博客中坦言:在儿子出国的五年里,我从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最怕儿子在半夜打来电话,那是儿子得病求助的电话;在这五年里我的心是在泪水中泡着的,虽然在外人眼里我是非常坚强的人,其实我的泪是在没人时在梦里流淌。五年间可以说我的心分分秒秒都牵挂着万里之外的孩子。
随着出国留学热不断升温,很多家庭提前进入了“空巢期”,那些孩子在较低年龄出国的家庭来说,“空巢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显得尤其突出。如何度过子女留学的“空巢期”,如何与孩子在国外求学期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成为很多家长面临的问题。11月21日由启德学府留学主办的世界优秀中学招生展上,笔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来华招生的国外校方代表和留学专家。
家长:自立能力早培养提前预演“空巢期”
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现在已取得澳大利亚绿卡的渠笑,在她18岁刚过的时候便获签了澳大利亚高中的免语言通知书,直接进入11年级。回想起当年出国时的场景,渠笑自信地说:“当时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出国读高中的,我提前了解了澳洲高中的各种情况,相比国内的高中教育而言,更适合我。父母完全支持我,到澳洲以后很快就适应了那边的生活。平时都是自己在澳洲往家里打电话,大约一周一次,平时还要兼职打工,一般就是向家人汇报一下考试的成绩,和国外生活方面的一些事,家长对我也非常放心,我们都没有很多负担。”
通过进一步交谈得知,渠笑在国内就是个很自立的孩子,平时妈妈很少干预她的学习和生活,放手让她去做,培养了她的自立能力,因此到国外以后能够顺利地适应当地的生活。
谈到孩子出国后如何与自己联系时,正在咨询的张先生饶有兴致地说道:“我们两口子现在正在家里学视频聊天呢,孩子出国以后就全靠这个东西了,她同学的家长听说也都在用这个,既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人,很方便。我们和孩子商量好了约一个时间,到点我们就上网。”据悉,和张先生这样通过视频与在国外的孩子联系的家长越来越多,视频聊天相比电话更加直观,而且节省通讯费用。
校方建议:不要做孩子的遥控器
美尔顿学院(miltoncollege)总裁Geraldine hsu接受采访时谈道,孩子出国以后所在的寄宿家庭都是经过考察的当地中上等家庭,在寄宿家庭里“人家小孩洗碗,你也要洗碗;人家的孩子学习,你也得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接触当地的生活习惯乃至文化习俗。这期间孩子如果有问题,寄宿家庭会反映到学校,校方会尽快和家长沟通。根据寄宿家庭的反映,中国孩子各方面素质比较高,除了一开始饮食不太习惯之外,在其他方面与寄宿家庭相处得都还不错。所以家长对于孩子在电话里的“哭诉”要保持理智,一般孩子都是报忧不报喜的,不要孩子在那边一抱怨,一流泪,家长先支撑不住了,越是报忧,说明孩子正在尽快地融入当地生活。多关心孩子生活,坚定地鼓励孩子是最明智的做法。
中国父母一般把孩子的所有事务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决定,指挥他该怎样做。Geraldine hsu建议,学校里会有专员负责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家长有问题时,可以随时联系校方专员,通过各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参考他的想法,尊重他的独立意见,不要企图做孩子的遥控器,决定他的一切。要像一个导师一样,多谈心,多鼓励,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另外,Geraldine hsu建议,有些家长会有通过多给孩子零花钱来弥补亏欠孩子的亲情,这是很不好的,应该了解孩子的正常用度后,每个月定时定量给孩子汇钱。而且,可以让孩子提供每月消费的大概清单,一方面了解孩子的钱花在哪里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英国安培德中学(Mander PortmanWoodward)中国办公室邬晓匀介绍说,在安培德就读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监护人,可以获得学校的中国办公室、英国国际招生部等机构对学习、生活方面的照顾,家长在国内可以登录孩子所在校园的内部网,获知孩子的课程、成绩、出勤率、生活等多方面情况。邬晓匀建议家长,给孩子打电话时不要用审问的语气,不要总是追问孩子的成绩,让孩子有压迫感,产生逆反心理。多聊一些孩子在当地新奇的生活经历,让孩子爱上当地的学习生活,只有生活方面适应了,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专家视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低龄留学与否
启德学府教育总经理金冉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越早出国能越早适应当地社会的文化和语言,将来考入知名大学的几率也大很多,像谷歌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11岁就赴美,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本科、并考入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但是,在留学之前,要全面审视自身的情况,是否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否有意愿留学海外,是否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合理地选择是否应去海外读高中。对于低龄留学的孩子来说,学生的自控能力尤为重要,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孙春蕾 陆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