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16岁的女儿金芮去英国留学之前,对英国生活环境和教育体系都不太了解的李志永,选择给女儿报了一个国内的留学预备班。她像个正统的、提防孩子早恋的母亲一样,在女儿上课后的几个星期正经地问老师,“她在这班上有没有关系不一般的男同学啊?”英国老师愣了一下,哈哈大笑。
等女儿真正落地伦敦,天高皇帝远的时候,早恋、有没有认真看书、学习成绩这些事,反倒越来越不为李志永所关心。因为,从前只是一个模糊概念的“文化差异”,现在却深刻地从电话线那头不时地传过来。她没想到女儿在英国的实际处境,跟阴冷多雾的伦敦一个样:虽然留学预备班能给孩子一些基本的准备,但那些一二三四的程序灌输,并不能帮女儿顺利地和人打交道。
李志永是一名律师,但此时却找不出任何说辞,她挥洒出一贯的包揽百事的强势个性,不遗余力地跨越7小时时差,开始远程“遥控”女儿。她指挥女儿,去参加社团啊,不要怕老师嘛,不是说他们为人很开放吗?她甚至开始觉得女儿能交点异性朋友,这样似乎也不错。但她当时并没有留意,面对自己海量的意见,女儿的反应是“嗯,好。”“不是,哎,我也说不清楚……”
让李永志察觉到不对劲的,是她出主意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她原以为女儿适应了伦敦的生活,就能照着自己的指点走下去,但女儿似乎有说不完的委屈,完全超出了李志永的预想。
李志永和留学预备班上认识的一位妈妈聊起女儿的状况,对方一句话让李志永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当地的问题,要在当地解决。”诚然,这是个熟悉但绝不过时的道理:国内用得好的方法,到了国外不一定行得通,非得经历一场碰壁,才能让人有切身体会。
接下来和女儿的沟通,李志永有点逼迫的意思,逼迫女儿、也逼迫自己,“让她自己去解决问题,我来帮她分担那些不愉快的感受。”这么做对李志永来说并不容易,但“退居二线”的感觉居然也慢慢开始让她享受,因为她感觉到,女儿那有生命力的探索,开始回到她们的谈话中。当金芮品尝到原来安排课程、和老师谈话、租房、和室友沟通都是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时,“我明显感觉到,她很高兴能自己做这些事。”李志永颇为欣慰地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