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灵顿(Wellington)位于新西兰北岛的西南部,是新西兰的首都。惠灵顿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拥有全国第二大海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新西兰最现代化的大都市和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中新社发 鲁谷 摄
走近11月,冬的气息渐渐地扑面而来。而在南半球的岛国新西兰,则正全力以赴迎接盛夏。如果你对新西兰的概念还有些模糊,那不妨回想一下震撼全球的《魔戒》三部曲、《鲸骑士》、《金刚》中梦幻般的场景。那就是新西兰的一瞥。
新西兰紧邻澳大利亚,主要居民是英国和欧洲移民的后裔,英语为母语。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后被人类居住的陆地,因此也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公里。新西兰素以“绿色”著称,森林覆盖率达29%,这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夏季平均气温25摄氏度,冬季10摄氏度,全年温差一般不超过15度。新西兰水力资源丰富,各地年平均降雨量为400~1200毫米,全国80%的电力为水力发电。新西兰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全国有诸多国家公园、海洋公园、数百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区、1个海洋与湿地保护网络,以及保护特别的河流与湖泊。
“小国”不小
新西兰不仅有优美的生活环境,在经济、教育、政治、体育运动、旅游、社会文化、自然资源保护、社会法律等方面该国都对国际社会有着特殊贡献或享有世界第一的位置。通过旅游、移民及紧密的经济和政治接触,来自许多其他国家的人也为新西兰带来越来越多的特色、文化、传统和历史。
经济方面,新西兰极为依赖贸易的情况使这个国家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与英国的传统联系已经变得很松散,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亚洲以及更远的临国建立了新的联系。作为全球贸易国家,新西兰坚持自由宽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而新西兰国国内则已经大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竞争力,新西兰的关税在世界上是最低的.
世界认可的先进教育体制
新西兰的教育体制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他们通过学校、大学、技工学院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教育。新西兰的教育体系源于英国的传统教育体制,全国实行统一的教育体系,教育经费开支占政府开支第三位。
新西兰作为国家评估教育和教育成绩联盟(I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其教育相对价值在各项指标中位于其他会员国的1/3之上或超过平均值。
新西兰60%以上的大学位居世界高校500强之列。在八所国立大学中,全球百强奥克兰大学、新西兰最古老的奥塔哥大学、理工科闻名于世的奥克兰理工大学可提供商务、计算机、艺术、医学、建筑、教育、法律、航空等专业的本科及硕士学位课程。所有公立大学以及25所理工学院分别分布在北岛和南岛的几个主要城市:奥克兰、汉密尔顿、惠灵顿、基督城和旦尼丁。
独具优势 渐成留学新宠
因为新西兰的独特魅力,这个国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成为国人热衷的旅游圣地之外,也逐渐成为留学热点国。而留学新西兰,确实有着很多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英美澳一样的纯英语环境、国际公认的公立大学教育、低于英美澳的学费和生活费、和澳洲一样开放的移民政策、稳定的签证率、今年新西兰被评为世界上最和平的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新西兰又具备了绝对优势。这些将使得新西兰将很快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的热点国家之一。
另外,新西兰留学入学要求宽松:无年龄、学历、户口、英文成绩的要求,可先申请英文课程,再选择理想大学、理工或技术学院或中学入读。所有大学、理工学院、及中学随时接受申请。新西兰公立大学接受国内完成高二的学生即可申请,学生只需就读8个月的预科便可衔接大学本科了。申请新西兰的学校和签证都不需要任何语言成绩,学生可以到大学内部的语言中心学习语言,一般在3-6个月的语言课程后学生就可以进入正课。
留学后时代 对你说“yes”
旅游服务业、IT业、造船业、保健业、林业、音像业、生物工程业、酿酒业、食品加工业、农牧业这十大行业将在未来十年走俏新西兰,再加上新西兰一直以来都为紧缺的护理、会计、医生、工程师、教师等职业,中国学生到新西兰就学、就业的前景会非常好! 学生毕业后就可获得12个月的工作签证,凭此签证可在新西兰当地找工作;如果找到了跟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就可以获得两年的工作许可;如果找到的工作是新西兰认可的技术性工作,更可以直接申请技术移民。
对于中国学生来讲,留学新西兰的一大好处就当属新西兰的移民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学成之后可以比较容易达到技术移民的条件。最近,新西兰移民事务发言人介绍说, 新西兰政府将采取多种途径放宽移民加分的标准,降低移民门槛, 将规划和设计更灵活、便捷的移民政策,同时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有意赴新西兰移民、留学的国际人才创造更多机会。
除了可以移民,在新西兰的留学生学成之后,很多学生会前往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继续深造。这也是新西兰作为留学跳板显示出的优势。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