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与虫是有差异的。
有的虫子能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有的却始终只能是虫子。
人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为人父母的,却大多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蜕变成一类人——成凤或者成龙。今天对于孩子受教育的态度,不少人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崇洋媚外风有得一拼:但凡家里有点钱的,考不上大学或考不上国内一流大学就趁早送出国去——这样的家长还为数不少,而且这种留学倾向越来越低龄化:因为怕高中毕业留学对接不到海外一流的大学,初中毕业或高中一、二年级就出去,选择国外高中做跳板,以回避国内高考和毕业就业双挤压。
于是,澳洲和英国率先向国人打开留学的方便之门。据悉,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日访华带来的一份“大礼包”就是向中国扩大留学市场。隔洋频繁抛过来的留学橄榄枝,想“钓”的当然不是我们家里这些未来的人才,而是他们父母口袋里的钱。所以,留学的门槛越来越低,以至在有的海外学校,钱成了惟一的门槛。
陷阱应运而生。这回澳洲5所私立学校倒闭,受害的1000多名中国留学生中,不少是宁波、温州的浙江籍学生,都是钱惹的祸——在国内都看不上的技术培训学校,到澳洲花了大价钱读就成了香饽饽?
到国外相对宽松和新颖的教育环境里,的确有孩子因为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和自信,迅速向优秀者的队伍靠拢。但是,打铁还要自身硬,对于那些在国内课堂混不下去的部分学生,出国是另一种掩耳盗铃:家长期望环境的改变和巨资的投入能让孩子一夜懂事,殊不知孩子则可能是花着父母的钱在别处混日子。我曾经到过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东湾校区,和一个亚洲留学生群体座谈。来自宁波、诸暨、东阳等地的浙江留学生,在国内读书大多因为成绩不太好,设法花钱到那里留学。他们中有人连考了3年仍然在读大学预科,父母每年花20万元左右的钱,实际上供孩子在海外考托福。有一个女生到东湾校区一年,最大的收获是谈了一年恋爱。宁波籍的男孩情绪低落地告诉记者:“父母以为我在这里学得很好,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海龟(归)”成了“海带(待)”,在今天都不是新鲜事。现在新出现了“海狗(苟)”,苟且送出国门,期待彼岸的力量改变孩子的命运,选什么学校、学校好坏苟且由中介说了算,这是另一种逃避。如果,个人的素质缺乏一种向上的态势,那么出洋花巨资不光镀不成金粉,甚至还有可能搞坏了心态,怨天尤人成回流的“洋垃圾”,那又何必!(谷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