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赴美引进人才 看重海归人才能力与经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山东烟台赴美引进人才 看重海归人才能力与经验
2009年11月06日 09: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是杜振宁在烟台创业的第二个年头了,他的塔斯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1999年,39岁的杜振宁放弃了南京美瑞制药厂总裁助理的职位出国留学。在新西兰梅西大学他获得了生物化学硕士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参与新西兰国家级科研项目。2005年他放弃了新西兰舒适的生活回到国内,成为烟台大学药学院的教授并于2007年初创办了塔斯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今年3月5日,杜振宁获得“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谈到自己的事业,杜振宁说:“我到过不少国家和地区,但中国有专门的机构为留学人员服务并为海归创业提供优惠政策,解决海归在研发启动、资金配置、配偶就业、子女读书等方面的问题。”

  杜振宁只是海归创业的一个代表,目前,有3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在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投资创业,累计创办企业410家,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

  海外揽才:看重的是能力和经验

  10月23日,烟台市再次赴海外招聘,计划从美国高薪引进30余名海外人才。之前,烟台市先后二十余次随团或组团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烟台创业。

  烟台留创园主任柳阳告诉笔者,在美期间,招聘团同海外留学生组织、外国专家组织、旅美华人科学家协会等机构进行广泛接洽,举行招聘活动推介会、留学生组织座谈会、针对性项目洽谈会等一系列活动,让海外学人了解现在国内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据了解,这次烟台引进的高层次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参与此次赴美招聘的烟台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海外留学人才作为高端的人才资源,历来是招聘引进的重点。据了解,烟台市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向海内外引进100名高端创新人才、100名高端创业人才,其中海外优秀人才也占相当比例。

  本次招聘主要面向海外高端创业创新人才,重视海外人才的科研能力和工作经验。“我们看重的是能力和经验”,烟台希尔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豆帆告诉笔者。希尔德公司主要从事电子材料等的研发,所以豆帆希望求职者不仅要有较高的科研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带头进行产品和产业链开发。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海华也表示,公司很看重海外人才的工作经验,他希望应聘者曾在国外的大公司有过工作经历。

  除了对科研人才的需求外,笔者还从“烟台市高层次人才需求表”中了解到很多单位急需管理人才。烟台日报社面向海内外招聘媒体管理人才,应聘者要有国内外大型媒体单位5至10年以上工作经验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能够为集团战略规划、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集团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烟台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除了本次招聘所公布的岗位以外,对其他有志于到烟台发展的海外各类优秀人才,我们同样张开双臂,热忱欢迎。”

  吸引海归:扩大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

  “中国目前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提供了保障。”杜振宁说,“除了环境上的改善,归国的海归人才也能得到资金、技术、生活各方面的支持。”

  以烟台为例,烟台市扩大了对海归创业创新人才的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从薪酬激励、生活补贴、研究经费、安家补助、解决住房、安置家属、社会保障、专项奖励、创业资金等9个方面给予创业人才资助。

  此外,烟台留创园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为归国创业人才提供环境支持。柳阳说:“留创园在资金、办公场所等方面为海归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近几年也着力解决海归关心的家属、子女等问题。我们在园区企业中展开调研,了解他们遇到的难题和关心的话题,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召开企业座谈会,为企业和银行搭建平台,解决融资问题等,尽量给他们需要的,给海归创造一个放心、安心的创业环境。”据了解,留创园对符合入园条件的留学人员开展项目立项、注册登记、用地用房、企业培训、银行融资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留创园还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烟台大学等建立了密切联系,组织园区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对接、共建研发平台等产学研协作,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设备,解决技术难题,加快研发速度。对融资难这一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主动与多家金融机构联系,搭建银企资金互动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邢娜)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