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4—25日,第二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将启幕,来自全球的1000多名海内外留学人才、3000多位开发园区以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单位负责人将赶赴这场人才盛宴。
日历翻回一年前的今天,首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召开,这场国际性的、高层次的、辐射区域广的人才智力交流盛会硕果累累:成立了全国第一支专门针对留学人员的创业投资基金;去年12月上旬,由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亲自带队,“南京之约——南京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暨经贸洽谈会”开进北美和日本,吸引了1000多名留学人员与会,有270多名海外留学生现场明确表达了赴南京就业创业的意向,140多个投资和合作项目计划有意落户南京;出台省内首个海外留学人员居住证制度(“蓝卡”政策),截至目前网上报名注册100多个,已发卡60人……
近日,记者采访了海归创业人员、留学创业基金和外国专家局负责人,感受大会带来的“磁场效应”。
弥补遗憾,“老南京”在宁发展绿色节能产业
【人物档案】史国均,美国加州大学尔湾校区终身教授,今年3月创办南京吉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20多年前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20多年后,又回到南京自主创业,史国均连称“有缘”。
去年10月,身在美国的史国均接到南京外专局发出的首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邀请函,正好那两天他的日程已排满,未能成行。大会开过后,史国均专门来南京,一来看看母校,二来为未能参会致歉。
“那次,外专局的吴暇局长专门抽出时间陪我看了好几个开发区,还帮我整理了海外留学人员在宁创业的各种政策,印象很不错。”史国均说,回美国后不久,他就决定来南京创业,今年3月,南京吉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南京金港科技创业园。
“创业的确不容易,我们光设备就投入了几百万元,剩下的流动资金捉襟见肘,创业园听说后,不仅免了近2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厂房的两年租金,还贴了50万元给我做装修。”史国均说,公司是做LED节能灯的,3月份注册,5月份投产,现在已经实现销售320万元,还签下了1900万元的大单,这些都与政府的扶持密不可分。
据悉,吉山光电目前研发生产方向是照明级大功率白光LED和背光源白光LED技术,都属于绿色产业,在国内尚属空白。
两个项目获2500万基金扶持,30多个项目正在筛选中
【人物档案】申世荣,南京留学人员创业投资基金执行合伙人。
去年首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上,全国第一个由留学人员发起而设立的风投基金——“中国南京留学人员创业投资基金”正式揭牌成立。
“投资了两个项目,有意向的30多个,接触的有100多个。”评价这1年来的成绩,申世荣觉得收获颇丰。
“找项目主要有两个方式,有主动出击的,也有送上门的。”申世荣说,主动出击的对象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大多通过当地的留学人员组织和中国大使馆。
除了主动出击外,申世荣更多的工作是负责接待“慕名而来”的留学人员,“他们大都在国外高校重点实验室或国际知名公司工作多年,手头有数个有产业化价值的科研项目,所以我们谈得很投机。”
已经正式敲定投资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从美国硅谷回来的高京华,2000年就在南京创办南京智达康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这个项目很成熟,我们准备投资2000万元,帮助他明年在创业板上市。另一个是从加拿大回来的高军创办的南京艾联科通讯公司,主要做高速列车移动网络测试设备,目前初定的投资额是500万元。”
最令申世荣惊喜的是,不少在谈项目都是填补南京甚至江苏产业发展空白的。“比如说工业机器人项目,是一位在日本某高校机器人研究室的海归带回来的,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只是这个项目投资额很大,2000万元最多只能造个模型出来,要完成产业化,至少需要上亿元,基金资金实在有限。”申世荣说,今年第二届留学生大会期间,他们基金会将主办一个“创业与投融资沙龙”,目前已经邀请了10多家国内外知名风投机构前来参加,届时,他们将抛出工业机器人等4个“海归”项目,寻求更多的风险投资。
申世荣透露,目前基金总量是2亿元,第一年主要是项目筛选期,所以只投资了2500万元,接下来的第二、第三年,将是基金的“全面开花”期,届时,会有更多的海归项目得到基金资助。
海归赴宁创业热情高涨,平均每天都有近10个咨询电话
【人物档案】潘霖,市外专局工作人员,负责海外留学人员在宁接待工作。
从去年10月首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以来,潘霖就觉得自己忙了好多,“几乎每天都有10多位留学人员打电话咨询来南京创业的政策情况,大多是从网上看到相关报道后‘闻风而来’的。”
今年6月,潘霖接待了来自美国硅谷无线电协会的留学人员。在参观了江宁开发区和东大后,一位留学人员坦言,回国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和人才,而南京对此想得很“周到”,各开发区创业园的优惠政策和高校集聚的人才让他很动心。今年7月,在外专局的推荐下,来自美国的王亦平博士顺利在河西新城科技园开始了创业之旅,来自日本的吴智深博士也有意把新材料项目安家南京。
眼下,潘霖又开始投入了新的联络和推介中,“我们对首届大会之后跟我们联络过的留学人员都发送了邀请函,同时通过设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地的南京留学人员工作站广发英雄帖,大多数人都表示乐意参加,实在走不开的,也通过电子邮件发来了自己的创业项目以及个人简历,希望借这次大会的东风推介一把。”潘霖说,他相信,今年大会之后,海外留学人员将会更期待在南京这片热土上创新创业。(毛庆 冯冰 焦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