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凯的额头,浸出汗珠,汗珠又在脸上划出一条痕迹。洽谈室中人多,有些吵闹,他提高了音量,这位海归博士要用十足的信心,在西博会期间的中国西部融资洽谈会向投资机构推介自己的“智能交通动态诱导技术以及应用服务平台”项目。
回乡
陈新凯是法国巴黎居里大学博士,德塞克集团首席科学家,法国华人协会副主席,前9次西博会他一次不拉应邀参加。这次西博会对他而言却有全新意义———带项目来,在国内寻找投资合作伙伴。
他的智能交通研究成果已尘封数年,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堵塞现象,让他看到了转化的可能。“如果3年内不推出,国内市场恐怕要被其他公司占领完毕。”
他在项目推荐书的页眉部分写道:“如果错过本项目的话,3年后你或许会惋惜错过了另一个阿里巴巴。”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均是这个项目团队的成员。“技术不成问题,我们需要的是项目公关、推广的合作伙伴。”
苦寻
由于接洽原因,陈新凯的项目未能挤入上午的集中推介议程。所以,下午他逐一拜访可能的投资方。
“对不起,我们只接投资1000万以上的项目。”一家投资机构谢绝了陈新凯的项目书。他略带自嘲地说:“太老实了,如果算上终端设备,其实写2000万也可以。”
在陈新凯看来,公关和市场推广,是海归创业者共同的弱项,所以,这次参加融资洽谈会,寻找资本倒成了其次,寻找合作伙伴成了关键。
“你的项目,是否在某个城市获得了实验?”这个问题,又关闭了一扇门。他又自嘲地说:“真是个悖论,有具体应用成果,投资机构才敢下手,但如果找不到合作者,又去哪率先应用呢?”
握手
“卫星导航技术已在广泛应用,你的技术先进在哪?”一位年轻人发问道。
“它只能告诉你怎么走,但不能告诉你路况,不能确保你按时抵达。”“交通台在时时播报路况,你又先进在哪?”……面对这个年轻人不断提出的刁钻问题,陈新凯内心大喜,他感觉自己终于碰到了懂行的人。
这个年轻人叫黄健,是深圳一家投资企业的合伙人。他对智能交通题材的投资项目非常感兴趣,主动拉出一把椅子,让陈新凯坐下来详谈。洽谈结束后,他们握了一次手。活动结束后,他们又找到对方,握了一次手。陈新凯觉得,似乎要在西博会上出成果了。(张守帅 向劲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