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海外揽才供求双方都应抓住机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中国高校海外揽才供求双方都应抓住机遇
2009年10月20日 13:24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高校不惜重金向海内外“人才抄底”,不仅在杭高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今年给引进的海归院长开出30万元人民币年薪,今后计划每年引进的海归博士要占新进教师的30%。宁波工程学院提出5年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100名,仅今年上半年来就有25名与该校达成了就业意向,正式落户开展工作的有10多人。

  但人才引进是个系统工程,高校没有配套跟上,人才不来。有一位海归老师原来打算到江苏某高校报到,在报到前一周,和这所高校的老师一聊,发现很多承诺到了学院层面后不兑现了。这让这位海归老师非常郁闷,他就不去了。

  人才肯来,还取决于校领导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以诚动人。像两天前到任的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就是浙大校长杨卫“三顾中科院”,感动中国科学院领导才得以放行,请进浙大的。

  年轻的海外高层人才也需要抓住契机,为自己打造一个事业发展的良好平台。3年前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回国在省内某高校就职的一位海归博士的切身体会是“海归回国,35岁是道坎”。像他34岁回国时,刚好能赶上评个副教授。如果过了35岁,回国聘职称时在年龄上就有点尴尬,最好在国外再多待几年,多发几篇高水准论文,这样回国就可能直接冲正教授职称了。

  他也告诫年轻海归最好能在35岁之前回国,别错过国内高校的这波人才热浪。像他回国还算赶上趟,但时机也晚了。他身边有位海归博士论科研水平不及他,只因比他早回国3年,拿到了百万元的科研启动金,而他只能拿到2万元科研启动金。有位本科就读于浙大的海归博士2年前给省属某高校投递简历时立即拿到了校方的邀请函,可他还想挑挑拣拣,时至今日他再向该校提起应聘意向时,却被校方婉拒了,因为招聘门槛较先前抬高许多。(余珊珊 孟昌 王慧华)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