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责任:新中国60年“海归”国庆观礼记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荣耀与责任:新中国60年“海归”国庆观礼记忆
2009年10月20日 11: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只能用‘无上光荣’来形容现在的感受。”

  2009年9月28日,蒋小松在启程赴北京前,告诉欢送自己的四川父老。3天后,他作为四川优秀留学回国人才的代表,出现在2009年国庆阅兵的观礼台上。1999年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的那一刻,他或许还没有想到,自己终将赢来这样的殊荣。

  10月1日,四川的蒋小松、钟娅玲,广东深圳的邓国顺、张元亭、余浩、孙茂友等,江苏扬州的华林,陕西的舒德干、户思社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海归,组成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代表团,集体亮相国庆观礼台,作为见证者,延续着60年传承至今的不朽记忆。

  科技:助祖国腾飞

  从广义上讲,“海归”这个词甚至可以上溯到1840年后就积极走出国门、向世界求索真理的中华儿女。旧中国,大量优秀人才从海外学成归国,怀着振兴中华的热切心情,却不得不面对满目疮痍的现实。然而,他们不曾失望,他们一直在等待。

  1949年10月1日,作为爱国科学界、文艺界代表,曾经留学海外的竺可桢、钱三强、王恩明、潘光旦、胡风等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竺可桢在日记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会场之庄严为余所未曾见。”钱三强则在1957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以科学工作者方阵领队的身份,亲自参加国庆庆典,挥舞着手中的花束,激动地走在队伍最前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目睹祖国的欣欣向荣,纷纷归来,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事业。1950年国庆招待会上,有人问刚归国不久的邓稼先带回了什么,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最初倡导和发起成立“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科学家丁敬,参加了1950年的新中国第一次国庆阅兵观礼,而他的留美同学侯祥麟,则作为群众游行队伍中的一员,怀着满腔自豪,走过了天安门。此后,李四光、茅以升、钱学森、周太炎等曾留学海外的优秀科学家,都参加过不同时期的国庆观礼。

  创业:与时代同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向前迈进,海归开始逐渐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结束后,邓小平特别接见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外籍华人科学家,真诚地表示:为开拓新的局面,也希望你们今后付出更多的知识和劳动来帮助我们。这批华人科学家接受了历史的使命,培养了大批中国青年科技人才,为海归力量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1999年的国庆50周年阅兵庆典,党和国家专门邀请了代表海外留学人才的25名青年留学生回国观礼。当时观看盛大场面的邓中翰,这样对自己说:“只有回国创业,我们所做的才属于祖国。”14天后,“中国芯”的摇篮——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关村诞生。几乎就在同时,出席完国庆观礼的李彦宏,也做出了回国创业的决定,两个月后,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悄然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而今年参加国庆60周年观礼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代表团,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杰出企业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科研到实业,从个体到群体,走过新中国60年国庆观礼的记忆,海归与祖国,共同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不断奋进。(王林晚)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