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问题困扰多 留美学生面临归与留两难抉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现实问题困扰多 留美学生面临归与留两难抉择
2009年10月20日 08: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侨报周刊》报道,初秋的纽约,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礼堂内座无虚席,眾多哥大中国学子及旅居纽约的华人华侨正在聆听前谷歌(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的专题演讲。

  回到母校的李开复在演讲中毫不忌讳地对这些哥大精英们说,“在美国接受教育是有优势的,但这种优势正在削弱,现在再不回中国就来不及了”。李开复此话一出,引起了很多中国学子的深深思考。是“留”还是“归”,这个问题一直困扰著无数中国学子,面对薪水、就业、生活环境、情感等一系列因素,很多留学生在“留”与“归”之间徘徊、观望。

  刘鑫(化名),纽约市立大学金融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有不到3个月就要毕业。临近毕业的日子,她在纽约甚至外州投了几百份的个人简历,但是目前只收到两个电话面试机会,不仅没有拿到一个工作聘书,甚至连一个面对面的面试机会都没有。

  如此窘境,她既不敢和家人倾诉,怕破坏了家人心中那份以她为荣的骄傲,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无奈。刘鑫在国内就读的是一所重点大学的会计学本科,出国前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的经验。

  家人得知她在纽约工作难找的境况后,催她回国找工作,然后找一个男朋友结婚成家,把生活安稳下来。家人还帮她联系了一家民营企业当出纳,但这个民营企业一听说刘鑫是美国归来的硕士研究生,害怕刘鑫因为薪水、工作环境等因素不会安心在此工作,并没有表现的很积极,只是表示需要进一步考虑。

  刘鑫目前处于两难地步,归也不是,留也不是。到底该怎麽办?她无奈地表示,“现在只能当赌博了,走一步、看一步了”。刘鑫也听说了之前很多朋友回国后,后悔当初自己的决定。她的一个朋友当初选择回国时也曾经做过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最后还是思乡之情压倒一切,选择回国。可是回国后不仅感叹工作不如意,同时也遭遇到很多工作同事的冷嘲热讽。

  像刘鑫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并不在少数,由于美国经济不好,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异常困难,而中国就业市场更是竞争激烈,其找到合适岗位的难度不亚于美国本地。很多人面对著这样的两难。

  留的原因很复杂

  据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介绍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39万,而截至2007年,各类回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1.97万,仍然有近100万留学人员留在国外。如此庞大的数字也许从侧面说明了目前留学生在选择“归留”问题上的态度。

  在笔者接触到的中国留学生中,多数都是在出国前抱著一幅美好未来的画卷,跨越太平洋,来到美国。而经过在美数年的学习后,选择留下的的比率也远远大于归国的人数。为什麽学成不回国?很多在美的留学生说,这个问题不应该与“报效祖国”对立起来,他们从小接受中国的教育,无论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时时刻刻关注祖国发展,而选择留在美国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笔者在和一些留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虽然当前经济低迷,工作就业环境恶劣,但留学生还是宁可留在美国的原因主要有3点,其一:留学生认为美国的工作、生活条件比国内总体优越。很多留学生认为即使现在工作难找,但总有经济就业回暖的时候,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可以拥有比较稳定的生活和较高的工资收入。还有的留学生认为美国的科研条件和水平适合自己发展,同时美国又有著相对较宽松自由的生存环境。

  其二:留学生心中压力大,潜在意识根深蒂固。很多在美的留学生出国前都是风光无限,成为国内家人和朋友赞扬羡慕的对象,留学生更是抱著“不混出个模样来,誓不见江东父老”的心理状态。另外海外中国人内心深处有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意识,种种想法导致留学生心理压力沉重。

  其三:留学生归国氛围改变。国内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长,导致国内流传著“考不上大学才出国”、“花钱就能上大学”的说法,个别不良“海归”回国后的欺诈行为也加深了国内对留学生的看法。有的留学生眼高手低的表现也使国内就业单位产生一些误解。种种迹象让国外的留学生心里冰凉,对回归祖国,有了几份担懮和恐惧。

  引才政策吸引海归

  在美留学生归国热的基本原因在于,中国国内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美国经济则受危机影响越来越不可预测。很多来美的留学生经过数年的求学后才发现,当年信誓旦旦称“中国的天空和大地还不真正属于我们”,而如今经过了几年的思索和经历,不少留学生逐渐意识到“美国的天空和大地,似乎很自由广阔,其实才不真正属于我们”。

  在纽约,近几个月内,先后有中国上海市、江苏省、天津市、襄樊市等眾多省级市级代表团在纽约举办专场招才引智招聘会,吸引在美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创业。而在美留学生则对回国工作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对招聘单位开出的条件和政策都特别满意。

  据悉,“江苏省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代表团8月首次在纽约法拉盛举行了招聘会,至少吸引了500名留学生及华人华侨前来应聘,远远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期。

  而上海市在纽约举办的金融人才招聘会更出现“爆棚”现象,原计划吸引三五百人的招聘会来了1000多名应聘者。据上海交通大学北美校友大纽约分会会长王晓东说,此次招聘会人数大大超出意料之外,之前准备的25名义工根本就忙不过来。

  上海赴美金融人才交流代表团团长、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毛大立说,此次参加纽约招聘会的企业眾多,其中上海金融企业有19家,另有十几家公司委托代表团进行招聘活动。招聘会推出银行、基金、证券投资、保险等专业领域170多个职位,另有其他领域高端岗位近千个,主要招聘中国留学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士,重点招聘从事金融行业的中高端人才。同时部分岗位的年薪可以达到150万元人民币(约合21.9万美元)。

  据悉,从2009年伊始,中国即开始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官方启动“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再度发挥人才窗口作用。中国科协更是提出,要赋予“海智计划”新内涵,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把工作重点从以项目为依托提供技术服务转移到荐才、引才、用才上来,进一步加强与海外杰出华人科技团体的沟通联系,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同时中国也陆续出台有力政策,鼓励和支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到中国西部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作创业等,各省级、市级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留学生回国就业。

  在纽约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陈子浩表示,当下在美国经济形势逆转直下的形势下,中国出台留学海归人才的利好政策将再度吸引人才回流。这对留学在海外的留学生是最大慰借。陈子浩表示,在美国的求学经历以及在美国金融业相关工作经验对于在中国求职有较大帮助,而北京、深圳几家知名金融企业也提出愿为其归国提供优惠条件。

  摆正心态很重要

  无论是正逐渐走出危机的华尔街,还是在不断发展的中国,机遇永远是存在的。而一旦留学生选择回中国工作,其海外工作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则是重中之重。

  据慧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海归人才生存调查报告显示,录用海归的企业认为,海归的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务实精神,而这严重制约著海归人才的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归因为在国外留学生活时间越来越短,导致海外工作经验缺乏,这也是造成海归人才就业不容易的原因之一。另外海归就业难的另一个方面是没有摆正好心态,心理期望值过高。

  在众多回国的海归中,陈文山(Simon Chen)就以他出色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心态找到了自己满意的职位。目前,他在北京一家公司担任网络平台的技术总监,全面统筹网络管理。在眾多人眼中,陈文山是一位很杰出的海归人才。

  早年陈文山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就读网络安全专业,随后和眾多年轻人一样,2001年赴美留学,并在纽约市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后,陈文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走向思索:是继续留在美国发展,找一份稳定生活度日?还是返回中国,投身中国这个冉冉兴起的国家?而后者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在下定决心之前,陈文山在纽约一家网络信息公司就职,他认为即使回国成为海归,在海外的工作经验也必不可少,况且美国拥有先进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妨利用现在的工作机会,好好掌握这套管理体系,回国后一定能学以致用。

  2006年,陈文山认为回国机会已经成熟,于是辞职回到北京,正式加入海归队伍。经过3年多的磨练,陈文山已经在自己岗位上小有成就。

  对于那些正在考虑“留”还是“归”的留学生,陈文山认为:每人有不同的人生目标,工作是为了追求生活更美好。如果个人比较喜欢美国的生活方式,加之在美已有稳定工作,收入理想,奉劝还是留在美国生活为妥,特别是目前经济不景气时期,盲目回国也不是一条可行之路。当然,如果在美国没有工作,现正处于茫然期的留学生,如果准备回国就业,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在中国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归人才,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良好的心态决定成败,陈文山表示,就业,不能过于挑剔,不能期望过高,不能刻意摆谱,不能急功近利。如有机会,不妨先去一试。是金子总会闪光,有真才定受重用。

  绿卡不能代表一切

  随著美国移民政策的日趋收紧,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关心在美完成学业后如何留下来继续工作并最终获得绿卡的问题。其实,很多留学生选择“留”的部分原因也就是为了绿卡。

  陈文山说,此一时,彼一时,由于全球一体化逐渐加深,加之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现在美国绿卡的含金量已今不如昔,回国就业创业只要机会合适,不拿绿卡在中国发展,照样可以创下一片天地。绿卡只能是一个身份的象征,不能代表一切。现在来往美国之间的签证也不像过去一样申请困难。所以,切不可因等绿卡而错失回国发展的良机。如果在中国有好机会,一定不要错过,否则会后悔莫及。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