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费用降低了三分之一,不少国家降低分数和签证门槛,而中国经济目前企稳回升、人民币升值,这两个国内国外“推手”造成了留学市场的持续升温。2009中国国际教育展将于10月17日至18日拉开帷幕。据悉,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士、俄罗斯、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30多个主要留学目的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所正规院校,14个国家的使馆和海外权威教育机构组织了庞大的国家展团,创国内同类展会之最;美国首次成为这个具有留学“风向标”之称的展会主宾国,参展院校近70所,创历届之最。
英美加高调出场名校云集
作为中国生源关注的传统留学目的国的英国、美国、加拿大,在此次展会上都组织了为数众多的名校参展,足见对于活动和中国学生的重视。
美国大使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美国驻华使馆共同倡议下,美国首次成为今年的主宾国,因此将有近70所美国院校现身展会。
据加拿大使馆透露,在加拿大外交和国际贸易部支持下,加拿大使馆组织近60所加拿大大学、学院以及加拿大语言学校等将云集北京,不乏名校。
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同样将携近70所经英国政府认证的英国院校,组成英国展团,包括高等教育和延续教育学院、语言学校和艺术与设计院校、酒店及旅游管理院校等,其中不乏排名前50的重点学府,为想去英国留学的人带来多种选择。
欧盟国家组团各有亮点
欧盟的成员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士等,虽然一直不是中国留学生的“大户”,但他们由于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派出参展的院校往往具备各自的亮点。
近年来,法国留学市场利好消息不断,除了“多年居留证”签证的实施,据法国教育服务中心介绍,法国政府发放给中国学生的奖学金数比2001增加了26%,其中法国外交部设立了两个优秀奖学金——艾菲尔奖学金(Eiffel)和第一名优秀学生奖(Major)。法国教育服务中心将现场介绍奖学金的情况。同时22所法国高等院校将亮相北京,其中包括15所高等商学院,3所工程师学院,2所艺术学院以及2所高等商业学院联盟,法国商校联盟和高等院校网络通路世界的20所院校的代表也将出席展会。
本次展会,来自德国的魏玛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莱比锡大学、科隆大学、歌德学院等30多所德国高校的教授和校方代表将为中国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们介绍在德国留学的基本情况和信息。 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中西两国去年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西班牙高质量的大学教育日益受到中国学生瞩目,设计、美术、旅游等优势专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本次由西班牙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处组织的参展院校达35所,是西班牙参加海外教育展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
日俄也力推特色院校和专业
由于今年是建交60周年,中俄友好的俄语年即将拉开大幕,为此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总署出面组织的俄罗斯高等教育展团,吸引了近30所俄罗斯著名院校来京。
日本将携30所国立和私立大学,推介奖学金吸引中国学生。日本留学业内人士认为,日本政府正改变留学政策,并将继续大力吸引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优秀留学生,其中之一便是奖学金政策。可以预见,日本在2009年将成为继美、加、英、澳之后的又一热门留学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中日两国的学生交流,本次展会,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将率领30所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一起参展,并在现场提供免费咨询以及日本升学辅导服务。
专家支招教你“聪明”逛展会
面对如此众多的展台,学子和家长从何逛起?怎样才能在茫茫展台中,最有效地逛展呢?就此,主办方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宗瓦主任给出了以下建议。
他首先提醒,学生是可以免费入场的,但是需持学生证,并现场填表或持填好的赠票,才能免费入场。
其次,这些内容一定要问到:留学目的国最近有无新政出台,国家学制,优势院校或专业资源情况,申请奖学金的情况,学历受认可情况,毕业后深造或就业情况,报考禁忌等注意事项。
今年,英、美、澳、加、法、德、荷等几大主要留学国家的学费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些国家申请奖学金的事宜也需重点咨询。宗主任介绍,目前多数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的留学申请会选择DIY,第一,是省钱,比如申请美国大学,一般国内中介机构的咨询费用都在3万元以上;第二,体现个人特色,内容真实,中介机构提供的自我陈诉和推荐信一般千篇一律,不易获得一些知名大学的青睐;第三,锻炼和体现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与校方的直接沟通及通讯往来,以及准备各种校方要求的资料和办理签证等,可以较好地磨炼自己的英文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国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每年的国际教育展上,都会有外国嘉宾参与,学子不妨借机交流,一来更形象具体地了解院校情况,二来也可以锻炼口语。(李吉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