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镇 旅馆扎堆
我到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偏僻小镇奥伯斯陶芬探亲已3个星期。这个小镇有1000多居民,地处阿尔卑斯山脉的自然保护区。小镇没有工业,清新安宁,是个修身养性的好所在。走出门外就是云雾缭绕的青山重重、碧草芊芊,耳边只传来牛铃铛的脆响和教堂钟声悠扬……
这一带被称为德国第一旅游胜地,海拔高,夏天避暑,冬天滑雪,又有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无数建于峭壁和岛屿的古城堡,从欧洲各国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小镇及周围三四公里的方圆内,有100多家旅馆、农家客栈和很有规模的度假村,四五星级的饭店有20多家,夏天和冬天客满为患。从这里到阿尔卑斯山许多景点的车程都在1小时之内,到瑞士、意大利和奥地利的不少名胜,也都可以一天来回。
“党色”五花八门
比起美国大选一目了然的“驴象之争”,德国大选简直太复杂了。9月27日是大选投票日。临近这一天,在远离政治舞台中心的这个小镇,各党候选人最后冲刺拉票,卷起了色彩驳杂的烽烟。9月19日,各党派在街头摆摊设点,拦住行人说服劝诱,让不懂德语的我看得眼花缭乱。
德国的选举制度相当复杂,选民大选投票选出议员,再根据联邦议会得票多寡,由政党联盟选举产生总理和内阁成员。在大选中,至少有五六个“过了门坎”的政党混战一团。民众习惯成自然地以颜色来简称每个政党,各党俨然有了自己的专用“党色”,长期以来,主要色块是黑、红、黄,后来冒出了绿色,不久前又冒出了深红。
“黑党”指的是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其巴伐利亚州的姐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这一派议员有很多是穿着黑服的牧师,百姓就以黑名之,或者简称为“联盟党”。两党名字中都有“基督教”字样,被认为是代表保守的一翼。德国前总理阿登纳、科尔和现任总理默克尔,都属于这一党派。
“红党”指的是社会民主党。这第二大政治势力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工人运动,因此被民众视为红色,出过勃兰特、施密特及施罗德等德国总理。德国政坛的主导色,可以说就是“红与黑”。
“黄党”指的是自由民主党。这个代表中小企业家利益的第三党,传统上标榜自由,拒绝国家对公民过度干预。在“黑红”对决中,自由民主党这颗“黄砝码”压向哪边,哪边就占压倒优势,“黄党”就有了博弈的余地,到上世纪90年代,不论“黑党”当权还是“红党”执政,要么是“黑黄”配,要么是“红黄”配,自由民主党几乎都是执政伙伴。
绿色专属于绿党。从上世纪70年代的无核运动、和平运动、妇女运动等发源的绿党异军突起,先在地方议会占据席位,后向全国扩展,1998年登上了联邦政府的舞台——社会民主党与绿党破天荒地组成了“红配绿”的政府。
深红是左翼党的党色。其主要来源是东德的执政党统一社会党,声称是社会下层人民的代表。近年来德国的经济状况一直糟糕,给了左翼党越来越大的空间,跟社会民主党争夺选民。
此外还有一些谈不上什么颜色的极右翼党派,像德国国家民主党、共和党等,偶尔成功闯入州议会,却还闯不进联邦议会。
民众投票意愿为何越来越低
虽然各党宣传的价值理念各有侧重,但都无法在政见上独树一帜,与其他政党切割得一清二楚;虽然各党都说只有自己方能为德国人带来福祉,但在民众眼里,哪家都未必有振兴德国的锦囊妙计。加重这种混沌局面的是各党派之间的合纵连横,“敌我不分”,说是政敌吧,又是搭档;说是伙伴吧,又是对手;今天互掐,明天携手……就拿“黄党”来说,党主席威斯特维勒的目标是与“联盟党”合作,“黑黄”执政,他也不反对再加上绿党,这一组合模式叫“牙买加联盟”,让我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那个加勒比海小国的国旗颜色是黑黄绿三色,被用来借喻;而他的党内还有人提出另一种所谓“交通灯”的组合模式,即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和绿党红黄绿三色组阁。
联邦议院选举的选票分为两栏,左侧用于第一选票,用来直选议院的一半议员,右侧用于第二选票,选举各州政党推出的候选人。这对我这个局外人来讲,就更玄妙了。德国媒体都承认,“很多选民其实都不清楚为什么手里有两票”,难怪民众的投票意愿越来越低。本次大选,又是黑、红两党的电视辩论,又是各界名人出面动员“粉丝”不要放弃神圣的投票权利,电子邮件、视频捐款……十八般现代化手段都用上,还是唤不起选民多少兴趣。这些政党所设的摊位上,我看最活跃的是那些没有投票权的孩子。
德国政坛将变成何种色彩的拼盘?(高伐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