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被留学”的尴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走出“被留学”的尴尬
2009年09月25日 10: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近年日益高涨的留学热潮中,有一些学生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出国,也对海外学习生活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就“不明不白”地出了国。如此被动地留学选择也被一些留学生自嘲为“被留学”。

  留学专家认为“被留学”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况:因为就业压力,盲目出国留学躲避;因为父母要求,不情愿地出国留学;自愿留学、但不了解自己,随便找个所谓热门专业就读。

  这些“被留学”者准备或者远赴海外求学的过程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学业不但没有长进,个人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家住山东的小韩目前就挣扎在“被留学”的边缘,他今年20岁,他的同龄人都已经读大二了,而他还每天穿行于人民大学各大自习室,上着各种出国考试培训班,父母甚至为他请了家教每天辅导。他告诉笔者:“我不愿就读国内的一般大学,又考不上人大这样的名校,所以这两年一直在北京租房子考GRE,特别难!不过我爸说了,出不了国也不用回家了。”目前小韩表示,会继续考,直到对家里有个交代。

  专家指出,对于非自愿“被留学”生,需要与父母沟通,重新调整计划或者求助于专业的留学机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盲目地选择。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现有的学习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估选择,不鼓励不适合或不具备一定适应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盲目出国。

  “现在很多学生,比较喜欢跟风,比如同学都出国啦,他也想出去。至于读什么专业,以后怎么办,没有多少概念。”相关留学专家告诉笔者。

  就读于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小徐,就属于这类“被留学”人群,他目前非常迷茫。前年他看很多同学出国了,于是也“跟风”赴美留学;为了方便申请而不是基于自身爱好,他选择了理论数学。“现在每天只要醒来我就郁闷,不想学自然学不进去。”他告诉笔者。

  相关留学专家表示,像小徐这样的“被留学”者,如果不采取措施,继续在“被留学”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其后果是不但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学无长进,毕业回来后也是毫无竞争力可言。据了解,由于当初盲目选专业的这类“被留学”者也可以根据所在的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特点和爱好,重新选择专业。比如美国,转专业需要跟本专业的导师商谈,一般而言,导师会先判断学生是否真的不适合读本专业,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个人意向来推荐适合学生报读的专业。

  龙小姐半年前从英国回北京,待业半年后,勉强在CBD一家外企找到助理工作。“今年形势不大好,我留学的学校又不太出名,所以回来以后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优势。”她说。她建议目前还在海外就读的学子们,应该多找相关领域的实习机会,或者利用假期回国实习,这样对于那些在国际上没有知名度或者专业比较冷门的“被留学”者是比较好的经验,“我就是因为在一个项目小组做过助理实习生才得到现在这份工作的。”

  她解释道。确实,最近几年,由于留学人员数量增加,归国就业人员数目也随之增加。光凭一纸海外文凭已经很难走出就业“瓶颈”。

  对于“被留学”现象,有专家指出,其问题症结出自部分学生和家长在考虑留学时过于“近视”。他们秉持“以始为终”的心态,只将跨出国门作为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每天乐此不疲地比较着大学的排名,盘算着专业是否热门,关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手,签证能否顺利过关……这就陷入了严重的留学申请的误区。

  其实对学生来说,出国深造是一项带有前瞻性的教育投资。所以学生如果有了留学意向,就不但要规划如何走进国外大学的校门,更要好好思考,是否具备充分的实力能顺利走出校门。专家指出,学生除了在考试成绩和语言成绩上下力气之外,还要更“远视”些,在学术、文化适应、自我规划等方面也做好准备。(徐阿晴)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