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提前录取:用“忠诚度”弥补分数劣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留美提前录取:用“忠诚度”弥补分数劣势
2009年09月01日 10: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名词解释

  提前录取

  业内人士介绍,美国本科的录取方式主有三:一是Early Decision,名曰“早申请”,也可叫“提前录取”,另一种是EA,Early Action,即“提前行动”;第三种是较为普遍的Regular Decision,名为“常规申请”。“提前录取(ED)”和“提前行动(EA)”,均属于提前录取的方式。

  距离美国院校“提前录取”(ED/EA)的最早截止日期只有2个月,现在正是申请的恰当时机。由于深圳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普遍感到陌生,因此容易错失更好的入学机会。据深圳留学业界的专家反映,目前前来咨询的学生通常对ED/EA的申请原则、提前录取与奖学金申请的关系及自身是否适合申请等问题感到困惑。那么,究竟何谓“提前录取”?它是所有留学生的“必修课”吗?这种录取方式是否能够带来报读优势?

  被“提前录取”后不能再做选择

  深圳启德运营总监周素琼告诉记者,“提前录取”是一项具有绑定作用的申请途径,具有其申请的唯一性:申请者只可以在“提前录取”中选择一所学校进行投递,若被该校录取,那么申请者必须选择该校就读,同时放弃入读其它院校的入学机会。

  不过,这种“绑定性质”让一些留学生不太适应。有学生提出担心,如果通过“提前录取”途径申请了某所大学,被录取后却改变注意不去,这是否会影响日后申请其它美国院校“答案是肯定的。”周素琼进一步表示,因为其它校方通常会认为,学生申请了“提前录取”却不遵循“提前录取”的录取规则,诚信方面存有一定问题。

  相比之下,“提前行动(EA)”则没有“提前录取(ED)”那么大的约束力。据记者了解,申请“提前行动(EA)”的学生,可以选择等到“常规申请”的学校结果全部出来后再做决定,学生可不受限选择被录取的院校,所以相对“提前录取”而言,申请“提前行动”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最大得益是被录取的几率大增

  据记者了解,在美国,每年有大批学生选择“提前录取”入读美国院校,他们占据了相当比例的名校招生额。就同一所学校而言,“提前录取”的名额增多,“常规录取”的名额自然会相对减少。

  “申请提前录取的学生的最大得益是被录取的几率大增。”在深圳出国行业专家郑有文看来,通常而言,常青藤学校每年招收国际生的比例在10%以下,而如果通过“提前录取”的话,录取几率将增加到20%左右。由于名额有限,同一所院校的“常规录取”比“提前录取”的竞争更大。

  据启德的专家介绍,“提前录取”的申请截至日期从11月1日到12月15日不等,录取结果在1-2个月后公布。相对于在3、4月份才发录取结果的“常规申请”而言,“提前录取”发布的录取结果早。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2009年11月前申请,到12月中就可知道明年入学的结果。而“常规申请”(当年秋季入学)的申请通常在2月15日截止,所以如果申请“提前录取”不被录取,同样还来得及申请“常规录取”,对于学生而言,这样被美国院校录取的机会就相对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提前录取”一般都不提供奖学金,所以申请的学生家庭必须经济实力较强。

  专家看点

  可用“忠诚度”弥补分数劣势

  “提前录取(ED )特别适合那种托福、SAT都准备得差不多,或者认为即使再参加这些考试,分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且有意申请前50名学校的学生申请。”深圳启德运营总监、美国留学专家周素琼如是认为。她表示,如果还有打算在11、12月重考托福、SAT,以获得更好成绩的学生,可以不急于申请“提前录取”,而申请“常规录取”。因为一旦没有被申请“提前录取”的院校录取,即使时间来得及申请“常规录取”,也无法被同一所美国院校录取。

  不过,在深圳一些留学业内人士看来,想通过“提前录取”来申请美国前50名院校的申请条件与“常规录取”无异,同样要具备托福95分以上、SATⅠ的阅读和数学分数在1200分以上。对于学校而言,在背景同等优秀的情况下,学校当然更倾向录取申请“提前录取”的学生,这是美国学生所熟知的。

  据介绍,如果学生在“申请”表格上勾上“提前录取”而不是“常规录取”的话,就意味着学生把该所大学视为自己最理想的学校,这种“忠诚”行为会得到大学的肯定和鼓励。因此有业内提醒,对于平均分暂时还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而言,通过选择“提前录取”,可用对学校的“忠诚度”弥补了一点点的“分数劣势”。(卢亮)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