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密林里藏着德国镇
在秘鲁中部安第斯山区东麓的密林里,有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小镇。这里的居民金发碧眼,穿着巴伐利亚服装,吃着德国香肠和奶酪……尽管身处南美,但整个小镇散发出的日耳曼气质让来访的记者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抹不去的德国印记
这个名叫博苏索的小镇就是秘鲁有名的德国镇,位于帕斯科省,距首都利马520公里。记者从利马驱车7个小时,翻过海拔4850米、被白雪覆盖的蒂科里奥峰,再越过光秃秃的安第斯山峦,之后进入一片植被茂密的山林地区。从高处俯瞰,山下便是博苏索镇。
博苏索有着与秘鲁其他村镇一样的模式,不同的是小镇中央的广场上飘扬着德国国旗,街头常会看见金发女孩和留着金黄胡子的小伙。干净的街道两旁全是欧式木屋,蓝顶白墙的民居,尖顶的木结构学校和教堂,以及挂着褪色的德国移民照片的旅馆,都在默默诉说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这里的德国裔居民仍保留着日耳曼人的习惯:挂在嘴边的是德语,拉手风琴的男人、穿碎花长裙的女人会跳日耳曼民族舞,连当地童子军的制服也带有浓浓的德国味。所有这些,让记者仿佛从秘鲁穿越到了欧洲。
德国后裔管理小镇150年
据统计,全秘鲁共有德国后裔16万,仅博苏索一地就有2.5万之多。其他地方的德国后裔,许多还是从博苏索迁移去的。为什么博苏索会成为“德国镇”?当地人告诉记者,这是德国移民跟秘鲁政府“按合同办事”的产物。
其实19世纪初秘鲁独立时,首都利马就已经有个小小的德国人社区了。1853年,秘鲁总统拉蒙·卡斯蒂利亚深感秘鲁人口匮乏,而德国移民运动组织者霍尔绍岑正好有意组织德国、奥地利因缺乏土地而生活困难的农民移民拉美。双方一拍即合,签署了6年内引入1万德国人的“博苏索开发合同”。依据合同,移民社团可以建立一个面积达360平方公里的“德国镇”,土地所有权归德国移民所有,可建设独立的教堂、学校等设施。回报则是德国移民必须效忠秘鲁政府,成为秘鲁公民,并负责修建一条从当年盛极一时的银矿中心通往博苏索的高速公路。在这份金光闪闪的合同吸引下,大批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报名移民。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博苏索这个德国镇才具备了今天的规模。
拉美国家还有不少德国镇
秘鲁是个移民国家,记者的朋友中有黎巴嫩、意大利、韩国、巴基斯坦等多国移民。他们的祖先大多从第三、第四代开始与秘鲁人通婚,如今已完全融入当地,不像德国人后裔那样特立独行。近些年来,德国政府开始向博苏索提供医疗设备、教育设施等援助。慕名前来的游客逐年增多。镇上的年轻人也开始到秘鲁大城市谋求发展。
实际上,拉美还有不少“德国镇”,包括阿根廷北部、智利蒙特港、委内瑞拉的阿拉瓜州等地。但规模最大、最原汁原味的还是博苏索,当地德国人后裔时常以此为傲。究其原因,一方面,当地的历任“镇长”都是德国后裔,各种“德国特色”又有合同作保证;另外,当年合同中约定的高速公路并未建成,而是缩水成普通的盘山公路,交通的闭塞反倒使德国风韵得以保持150年之久。(孟可心 成宽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