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留英签证“副作用”不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控制留英签证“副作用”不小

2010年09月10日 16:4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英国海滨城镇伊斯特本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每年,语言学校集中的海滨城镇,包括伯恩茅斯、伊斯特本、布莱顿等,都能招徕成千上万的外国学生。

  最近在伊斯特本住了两星期,眼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政府收紧留学生签证控制,一批英国家庭跟着遭殃。

  房东的苦衷

  许多留学生刚到英国时都选择寄宿在当地人家里,为的是尽快提高语言水平、了解风俗习惯。年龄较小的学生,也许还能找到一点温暖,帮助缓解初次远离父母的艰难。

  这,也就给许多英国家庭提供了一条谋生之路。

  今年3月起,英国收紧对学生签证的控制,初衷是为了打击拿着读语言的幌子来打工的假学生。政府希望靠提高语言学校的门槛,迅速将一大批人挡在国门外。但是,一些把收留外国学生当生计的英国家庭受到了连累。

  在婆婆组织的亲子育儿班结识了家庭主妇安吉拉(化名)。按照我们伦敦人的标准,安吉拉就要算家有“豪宅”了。由于老大、老二已经自立、常年不在家,老三、老四还在上小学、天天离不开人,几年前,为了贴补家用,安吉拉也做起了外国学生的房东。

  没承想,由于语言学校生意红火,副业快成正业了。安吉拉不愿意告诉我她的收入,但我猜想,一年接待2-3名“常客”,收入怎么也要近万。

  安吉拉最中意的是中国学生(安静、守法、不酗酒什么的),每次碰面,她都会问我一大堆有关中国的问题。今年暑假再见,她可是一脸的焦虑。原来,老公下岗了,现在收紧签证威胁到外国学生来源,她的财路也要被卡脖子!

  安吉拉不愿透露收入,苏珊和约翰·维纳姆夫妻却不介意。他们收留寄宿学生已经有25年的历史了,平均每年接待3名。约翰说,这笔“14,000英镑的收入至关重要”,断了这条路,可能需要被迫卖房子。

  连锁反应

  伊斯特本有25家语言学校,每年大约吸引2万5千名外国学生,不仅创造就业机会,还给当地经济贡献1200万英镑。

  在这样一个退休老人聚居的小镇,语言学校以及周边服务成了一棵重要的摇钱树。当地报纸称,除了旅游业,语言学校是伊斯特本经济的第二大支柱。如果语言学校生意受“打击”,一大批寄宿家庭以及整体经济都会受损失。

  从全国角度来看,代表400多家语言学校的业界组织English UK担心,收紧签证会把部分外国学生拱手送给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美国等其他英语国家。

  该组织认为,这将给英国教育经济带来决定性影响,最终在英国读大学的学生人数也会遭受“连锁性冲击”而下降。因为,申请在英国读大学的外国学生中,46%已经在这里读语言或者预科。

  揭竿而起

  眼看门庭冷落、生计受威胁,安吉拉和约翰们与语言学校一道揭竿而起,游说当地议员,挑战政府。从当地小报看到,整个一夏天,新当选的自民党议员洛伊德都在为这件事忙碌。

  洛伊德说,要求来学英语的学生来之前必须懂英语,简直是“荒唐”。他在议会提问、走访语言学校、带着校长们去上访、请内政大员来参观,最后总算感动了首相卡梅伦,表示要和洛伊德亲自见面。

  但是,9月6日,移民事务大臣格林发表讲话明确指出,获准进入英国的外国学生太多,政府只能加强限制。

  最新调查显示,来自欧盟以外的留学生中有五分之一在英国学习5年之后,目前仍然留在英国。分析认为,有这样的“前科”、加上留学签证数量有增无减的现状,迫使格林把改革学生签证作为解决移民这个老大难问题的首要任务。

  伊斯特本“语言培训中心”的校长克拉克一个月以前就说过,已经感受到收紧签证的“巨大冲击”、“学生就是招不进来”。而格林这一次讲话中又把那些读“本科以下”课程----包括语言学校----的学生拿出来晒了好几次。

  看来,安吉拉未来的日子可能不会太好过。

  “留学生请勿入内”?

  说起伊斯特本的外国学生,想起去年在这里度暑假时见识的另外一个故事。

  也是8月份。一天,一家小家具店突然挂了一张告示:外国学生请勿入内。老板说,有“一小撮”留学生拿着快餐进来,坐在店内摆放的沙发上、就着咖啡桌且吃且喝。饮料撒得满桌子,垃圾抛了一地。“不能容忍别人破坏个人财产”的老板最终决定,禁止所有外国学生入内。

  当时有律师担心,老板可能会被人根据种族关系法告上法庭。律师说,如果原告胜诉的话,商店需要支付赔偿金的上限“没边儿”。

  真不希望看到留学生和当地人对簿公堂的这一天。外国学生是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类似的“涉外问题”真该尽量避免。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位老板不严禁携带食品饮料、而非要严禁外国学生呢?(摘自:英国BBC英伦网;文/苏平)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