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
(黄集伟,专栏作家、出版人、书评人、词语收藏人)
“当人们难过甚至抑郁的时候,那些‘二’的事情最能够释放这种压抑。”
所谓“二时代”,其实就是现阶段的娱乐时代的特指,往后大概三五年之内都可以称为“二时代”。这样的时代主要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一是信息介质发生了变化,像手机、短信、即时讯息系统(MSN、微博、QQ)……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无论你怎么“二”,人家都不知道;二是生活条件的变化,大家的生活都有压力了,特别是名人们;三是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是空前的,于是折射出的现象就是“特别二”。
人的探求是多方面的,但现在只有一个方面是没有什么禁忌的,那就是娱乐。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比如“富士康连环跳”事件发生后,当人们难过甚至抑郁的时候,那些“二”的事情最能够释放这种压抑。
很多年前我就收集了一个词,叫做“丑闻式轰动”——因为一件丑闻而成为一个红人。还有一个词就是“口水红人”,不是因为有才华、独立的思想、过人的能力,而是因为争议而成为红人。这些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个时代,主要诱因肯定是钱。制造争议、制造丑闻都是为了挣钱。这很可悲。
其实狂欢不是坏事,对人民身心是有好处的,比如国外有“西红柿节”,大家都拿着西红柿互相砸,还有很多充满了想象力的比赛。但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却只剩下了“看谁比谁二”。
网络作家
(马伯庸,出版有《她死在QQ上》等小说)
“‘二营销’根植于人类‘无二不欢’的猎奇天性。”
“‘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既不是舶来品,也不是新生事物。”
春秋时曾有一个诸侯国叫宋,大概是中华历史上最“二”的国家,比如守株待兔、向氏为盗、曹商使秦等著名笑话都出自这个国家。没人愿意变成宋国人,更没有人愿意被人说成“有点二”,但古往今来的诸多事实告诉我们,真相远非如此。
“二”是贬义词没错,但“二”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只要我们擦去其上的尘土,去除眼中的偏见,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这种营销手段既不是舶来品,也不是新生事物,而是几千年来一直被国人反复打磨的古典艺术。
中国最早以“二”成名的行为艺术家是姜太公,他做了一件非常蠢的事情——用无饵直钩钓鱼。人们都认为这老头子实在是太“二”了,于是都去渭水河边围观,最终惊动了周文王。于是姜子牙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这位最高统治者,并成功地混到了职业经理人的巅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二行为”都会带来负面效应,有时候“特别二”的行为反而会引起特别多的关注,带来更多机会。
在提比略执政时期的罗马,曾有一个平民试图焚烧万神殿。当被问及动机时,他回答说希望自己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对此元老院与提比略作出了如下决定:将事情的真相彻底掩盖,不让纵火犯的企图得逞。结果这位可悲的罗马人在史书里藉藉无名。
这一正一反两个故事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二行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能够将这种影响力化为己用,那就堪称大智若愚了。我把它总结为一个公式,叫做E=MC2。“E”是眼球(Eyeball),“M”是事件影响力(Matter),“C”是控制引导(Control),“2”是平方,即“特别二”。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一件“特别二”的事情,如果有人去控制引导的话,那么将吸引足够多的眼球。越“二”,效果就越强烈,所以“2”与其他两个参数不是相乘关系,而是平方。这就是“二营销”的核心理念。
在国外,这种效应又被称为“村里的傻瓜”。村里有一个傻瓜,村民们最喜欢做的游戏,就是给他一个1元的硬币和一个50分的硬币,他每次都会选50分的,然后村民们一起哈哈大笑。后来有人实在忍不住了,便去问傻瓜:“你不知道1元的更值钱吗?”傻瓜笑答:“我当然知道,但如果我拿了1元的,你们谁还会继续跟我玩这个游戏呢?”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薇伊】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