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周末还可以和老公看电影,参加聚会,现在全泡汤了,我想找人“拼养”孩子,周末有事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放在对方家里,孩子还能有玩伴。 ”昨天,年轻妈妈Mary(化名)在丫丫网论坛上发出“拼养”孩子帖,立刻引来网友热议。不过有冷静者认为,此举虽新颖,但操作起来较难,尤其是安全难保障。
女白领:压力大萌生“拼养”
家住花木街道、在某公司销售部工作的Mary孩子今年快4岁了,想要“拼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周末经常需要加班,“因为周末不能加班,上周我失去了一次晋升的机会,有没有和我一样困惑的? ”
身为“80后”的Mary说,发这个帖子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她需要自己的空间。自从有了孩子,她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过朋友同学的聚会了,于是萌生出 “拼养”孩子的想法,征寻家有3岁以上孩子、有耐心和责任心、距离较近、能提供孩子伙食的“拼友”。
昨天,Mary告诉记者,她已经收到很多网友的短信,询问“拼养”的具体事宜。她表示,“拼养”主要考虑的还是信任和安全的问题,如果真的可以实现,会签一个保障性的安全文件,把孩子活动的范围限定在家里或小区里。
网友:“拼养”方式有利有弊
记者在一些小区论坛上发现,不少女白领也发出了此类“拼养”的帖子。有网友表示愿意做这个尝试,可以先从邻居开始试试,还有网友说,孩子被爷爷奶奶溺爱太厉害,应该跟小区里的孩子一起 “拼养”,养成从小合群的脾气。
也有人觉得毕竟不是家里人,也没有合约,不敢把孩子托付给陌生人。网友“花瓣多多”认为,“平时上班下班,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本就很少。如果‘拼养’,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时间就会更少。 ”
网友肥师傅质疑:“如果孩子在对方家里出了意外,谁负责呢?而且不是自己的小孩,不能保证对他很耐心,有很多隐患呢。 ”网友sunnyhua则表示支持:“同龄小孩的父母在照顾小孩方面,可能更具经验。 ”
浦东东方知音小区的董女士表示,她和小区里三四个同龄孩子的父母关系不错,有时谁家大人周末有事,把孩子寄养在另外几户人家里,孩子们有了伴,玩得很开心,大人出去办事也放心,她觉得这是一种救急的方法,但如果每周都这样,可能不太合适。
专家:必须尽到父母责任
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Mary提出的 “拼养”和上世纪一个“星星河”现象很相似。
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后,社会学家发现他们很孤独,从小缺少玩伴,他们的父母大多在职场上打拼,少有时间管教养育他们。因为怕这些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出现问题,北京的社会学者组织了一次“星星河”实验,把不同的家庭组合起来,每周末家长轮流值班,以群治独。
现在是独一代父母自发地作出了类似“星星河”的呼吁,但和上世纪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现在孩子的父母自己也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部分人自己都没有玩够,觉得如果把业余时间都花在带孩子上,就亏了;还有一些人,比较重视事业,把孩子交给老人带。
杨雄认为,“拼养”可以多样化尝试,但作为独一代父母,需要考虑的是,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尽到父母的责任。 肖波 郭宇 实习生 薛墨瑶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艳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