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吃茄子到生吃泥鳅 养生怪论何以流行?(图)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从生吃茄子到生吃泥鳅 养生怪论何以流行?(图) (2)
2010年05月20日 09:0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怪论频频现身 众人不知信谁

  专家观点互相“打架”,一个比一个耸人听闻

  这些养生书籍说了什么?真的都有效吗?这些作者真的都是中医吗?记者细细研读了几本较红火的书籍,分别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不生病的智慧》、《这样吃最健康》(台湾作者)、《病从寒中来》(日本作者),把几个说法进行了一番比较——

  早餐应不应该吃?大部分养生书籍都认为必须吃早饭,而且一定要吃得丰富些;《病从寒中来》却认为勉强吃下早餐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痢疾、呕吐等。

  蔬菜水果可不可以多吃?《病从寒中来》认为生蔬菜有让身体变冷的作用,所以不要多吃,如果吃的话要放上能使体温上升的盐加以中和;《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认为多吃些生拌菜一类的素食,可以把肝火降下来,让身体达到一个平衡;《这样吃最健康》认为蔬果属碱性食物,可多吃。

  大蒜可不可以多吃?《不生病的智慧》认为,大蒜能治很多医院治不了的病;《这样吃最健康》认为大蒜是惰性食物,会使我们经常生病。

  补肾效果最好的是什么?《不生病的智慧》提供的是海虾,《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提供的是黑豆……

  在各种养生书里,说法千奇百怪,一个比一个耸人听闻。有些方子列出了一些前提条件,有些方子则没有;有些说法提供了一些依据,有些则找不到。很多老百姓看了之后很迷惑,不知道究竟该相信谁。

  权威专家评论了一些书中提的养生方法:

  《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介绍了吃生泥鳅的食疗功效,作者说她买了几条生泥鳅,去头和内脏,用清水洗干净后剁碎后吃下。吃完后体质变好了,从病病歪歪变得有力量。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教授指出,中医确实把泥鳅作为一味药,有保肝、活血的作用,但应该做熟了再吃或经过炮制后使用。泥鳅生长在淡水下的淤泥之中,现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吃泥鳅难免把诸多致病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吃下去,搞不好不仅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吃出新的疾病来。

  还有一本养生书提到,高血压病人男每天吃4000毫克、女每天吃3000毫克的钙。高思华认为,微量元素的补充应因人而异,对于缺钙的人应该补钙,不缺钙的人就不能补钙,缺钙的多少也因人而异,所以补钙时也不能统一定量。补得太多或太少都会有问题;对于一些绝对的说法,如绿豆一次吃半斤、大蒜能治很多病等,他认为,食物都是有一定的性味的,吃多了都不合适。某些东西是在防病治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但不可能包治百病。

  50多岁的北京市民王女士听了某专家养生讲座后,买了很多绿豆煮水喝,没想到喝了一个星期后腰疼得不得了,赶紧停了。像王女士这样盲目听信偏方治病的人,不在少数。

  百姓追求速成 媒体追求娱乐

  商业炒作误导公众,专家身份让人怀疑

  什么是养生?国医大师张灿玾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不能专门为了养生而养生。换句话说,既是“无养生”,又是“随处养生”,这主要体现在一种生活态度与习惯上。也就是说,养生方法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并没有一种单纯的方子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然而,这种符合医学规律的养生观念并不易被人接受。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姜女士,近日向亲戚朋友索求一种最简明的养生方法,她要求这种方法必须在2分钟内让她学会如何养生。如今,捷径养生法或速成养生法,在“80后”的年轻人中相当流行,他们希望有一种毫不费力、一劳永逸的养生方法。

  于是,为了迎合这种心理需求,各类养生书籍、讲座如雨后春笋。老百姓的狂热、媒体的追捧、出版社的趋利,让养生热逐渐走向商业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主打“快乐中国”的湖南卫视。该电视台以年轻人为主要观众,也开始做养生类节目。在节目里,养生专家插科打诨,以轻松调侃的形式谈养生,整个节目很娱乐,收视率也很高。然而,这些专家谈的内容是否真的科学,并不在节目考虑之列。

  这些所谓的“专家”身份是否属实?记者发现,内容可信度比较高的,往往是系统学习了中医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专家。让人怀疑的是那些号称“世家”、“太医”的人,他们靠虚构的“头衔”唬人,欺骗不明真相的百姓。

  高思华认为,大家愈来愈重视健康的维护,愈来愈重视疾病的预防,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媒体推行健康讲座,满足百姓需求,更是做了好事。中医在养生防病维护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许多的方法,应该加以推广。但他呼吁,一定要让有水平、有资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医专家来做中医的科普工作,大众不具备鉴别某些知识真伪的能力,这就需要电视台、出版社等大众媒体把好关。应建立专家资质审查机制和讲座内容及出版内容的审查机制,为大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普知识, 以免误导百姓。(记者 李红梅)

参与互动(0)
【编辑:陈薇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