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不可预期,是流言盛行的土壤
《2012》预言世界末日、火山灰带来强酸雨、油价一涨预示飞机失事……本应一笑置之的娱乐之举,却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并且,迅速扩散。
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资深电影人王文宾对《2012》的“预言”不屑一顾。“不过就是一本灾难片,和前两年国内热映的《后天》、《龙卷风》差不多。”
“人们喜欢看灾难片。制片方就会生产,编剧就会从各种传说中寻找可以编故事的线索,所以《2012》诞生了,就这么简单。”
在美国,各个年代都拍摄了大量不同类型的灾难片。有人认为这和美国的文化传统有关,美国的宗教传统中就有世界末日的说法,所以热衷于末日题材的电影。
至于《2012》的成功,“那只能证明美国人高超的电影技术和想象力。”
王文宾的论调是:“它和三级片、警匪片没什么本质区别。人人都有窥私欲,因为你没有杀过人、没有越过狱,所以你会对未知的情节感兴趣,进而以这种想象代替真实。”
这样的非理性情节,在浙大社会学教授王小章看来,对有些人很危险。
“有些人”是指对自己命运的控制感非常弱的人。
“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遭遇挫折,对个人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对各种非理性信息的免疫力就降低。”
这个世界常常被人们形容为风险社会。“经济、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很多以前的规则、观念不断被打破。”这样一个不可预期的环境,恰好为“预言”的盛行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新闻传播学教授沈爱国对谣言“被相信”的另一种解释也颇有意思。
“谣言或者说传言,是公众应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应激状态,是他们在特殊的社会状况下,某种特殊意见的表达和情绪倾向的流露。所谓‘发改委一涨油价,某地就有灾难发生’的民间说法,其实就是表达了公众对油价一路上涨的不满情绪。”
这些某一小部分人“不可抵抗”的非理性预言,在遭遇现代互联网之后,被几何级地传播,急速放大。沈爱国对这样的过程再熟悉不过了。
——世界各地地震灾害不断,旱灾、水灾、海啸此起彼伏,加上电影《2012》的渲染,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言满天飞,都是缘于人们对于不可知的外部环境的恐惧。
——环境的变动,一旦具有危机性,人们的感受往往是坏事多于好事。这种判断的误差,以及梦幻般的联想,都可能臆断出未发生的事件。
——捏造或误传的事实,一旦符合人们的臆测,就变成了谣言。同时,人在恐惧和不安中,希望与他人缩小空间、缩短人际距离,一些持相同意见的互通情报、解除不安,从而宣泄内心的恐慌。
——互联网络,最终为这种“点对点”的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通道。
那些落空的“世界末日预言”
世界末日的预言,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网上曾经有过总结,到现在为止,至少有30个世界末日的预言全都落空了。由于版面的关系,我们选取了其中三个失败的世界末日预言:
1806年,英国利兹,一只先知母鸡
这只母鸡来自英国利兹的一个小城镇。1806年,传说这只母鸡下了一个印有“基督来了”的鸡蛋。许多人因此相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直到一个人跑到现场去看这只母鸡后,才发现是有人策划了这场骗局。
1910年,哈雷彗星
1881年,一位天文学家分析发现彗星尾巴包含着一种致命的气体。这种气体叫做氰,当有人意识到地球将会在1910年经过哈雷彗星的尾巴时,他们开始慌张:地球上的每个人是否能在这种致命的有毒气体里活着?
这个预测被登载在《纽约时报》等报头条,并且导致了巨大恐慌。
2000年1月1日,千禧年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千年虫问题,即很多电脑无法区分“00”究竟是代表“1900”还是“2000”。在上一个世纪即将走到终点时,很多人认为包括大面积断电和核屠杀在内的一系列灾难将因为这只可怕的虫子出现。(逯海涛 叶玉跃 徐建国 俞熙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