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环保固然是件好事,但目前国内搞的‘低碳’已经有点变味了。就商家而言,不能仅仅把“低碳”作为卖点‘忽悠’消费者,造成市场消费环境的混乱。因此,制定出台相关标准刻不容缓。” ——广州大学副教授李伟
自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这个新名词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开始在中国的国民中“火爆”了起来。在市场中走一圈就会发现,“零污染”、“环保健康”、“有机食品”这类常见的俗语而今统一换成了“低碳”这个新名字,低碳食品、低碳旅游、低碳服装、低碳地产等遍地开放。记者在广州的一所大型商场购物时看到,不管是家电还是生活用品,甚至连瓜果蔬菜都被贴上了“低碳”标签。
“应当看到,企业在产品中凸显低碳概念,对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值得鼓励。”有专家指出,但是,一些企业和商家不是从产品生产的细节入手,把“节能降耗”融入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降耗与升值同步,而是在产品说明上做手脚,以“低碳”来忽悠消费者,欺骗消费者,甚至以此来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商家以“低碳”为借口转嫁经营成本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旅游局于今年4月1日下发了《关于我省星级饭店逐步取消一次性日用品的通知》,该《通知》提出:广东省内的星级酒店配送一次性日用品至客房的方式将改为在客人提出需要时提供,并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免费提供。
有法律界人士就此指出,酒店提供给消费者的“六小件”成本并不少,用“低碳”的名义将其取消,不仅给消费者造成诸多不方便,而且,如果酒店并没有因此而实际降低房价,那么就意味着酒店的这些经营成本要由入住的客人来承担,也就涉嫌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来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
有读者向记者反映,日前其本人使用的信用卡所在银行电话通知,为了“环保低碳”,银行将不再寄纸质消费账单,而是定期将电子对账单发送到邮箱。
有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封对账单的成本包括邮递、纸张、印刷等费用,合计大概在2元左右。而据保守估计,目前广东市场上的信用卡总量在1000万张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所有的银行都不邮寄对账单给客户,一年下来,银行仅在广东范围内就可以减少2亿元以上的经营成本。
对于银行的这种做法,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主任杨爱斌提出了质疑:按照原来的条款,银行应该免费向信用卡用户寄送对账单,现在银行不寄了,节省的成本是否用到提高服务水平或客户身上?如果没有,那这种行为又是一种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前提的成本转嫁。
以子虚乌有的“低碳”概念欺骗消费者
记者采访调查后发现,低碳商品的抽象给商家及消费者带来了盲区,不少企业趁机拿“低碳”说事儿,以此进行噱头炒作,追求利润,却没有把环保真正落到实处,有的甚至把原本不属于节能减排的商品都列入低碳范畴,利用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欠缺进行忽悠。
记者在多家超市和百货商场看到,但凡有机的、环保的或进口的商品,都打出了“低碳商品”来吸引消费者。许多商品被贴上“低碳推介标识”,其中不仅有节能电器,还有各种滋补品、有机食品、进口纯天然奶制品、休闲特色食品、环保面料的床上用品等。而一旦被贴上“低碳推介标识”,商品的价格都会比同类贵上10%甚至20%。
记者还发现,目前,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和家居企业都纷纷推出“低碳”的商品房和家具用品,家装公司也打出了低碳装修的招牌,但是目前消费者对节能低碳材料的了解程度和鉴别能力有限,看到报价后,绝大多数消费者对节能低碳装修是否物有所值持有怀疑态度。
日前,广州某房地产开发商就推出了所谓的“低碳楼盘”,并多次组织美其名曰的“低碳楼盘看楼团”。但是,据参观过该楼盘的魏先生介绍,参观该楼盘的时候,售楼人员的介绍楼盘的功能根本与“低碳”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低碳体验馆”的实景、户型、样板间等都被冠上“环保”、“绿色”的定语。
“目前房地产行业大张旗鼓拿‘低碳’推盘,但却没有赋予实际的低碳内容,作秀的成分很大。”广州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表示,目前房地产低碳暂无标准,其外延内涵也很不清晰,如果有节能的措施就能定义为“低碳楼盘”,这是非常容易达到的。但实际上,房地产行业一直都有倡导节能减排、环保绿色,国家住建部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的指标,但是由于节能增加了成本,现实中很多房地产企业并没有达到相关指标。
在家居和装修行业,“零甲醛、无污染、环保健康”这类常见的宣传口号也被换成了“低碳”这个新名字,低碳地板、低碳瓷砖、低碳家具、低碳装修等称呼比比皆是。
但是,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商家根本就解释不清关于产品节能低碳的数据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宣传的热火朝天,可是很多销售人员对低碳的实质并不是很明确。有消费者称,家居装修行业的许多企业只是将低碳作为企业宣传的一个噱头,用些来炒作产品。
有业内人士认为,讲“低碳”就是应尽可能做到节能、减少碳排放,这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概念。如果真达到“低碳”装修的标准,那装修的费用是很高的,但现在有很多企业是打着“低碳”理念、超低价格听幌子来宣传,这纯粹是概念忽悠。就家居行业来说,只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追求环保,流通环节加强诚信,消费强调节省,就是在自觉地履行“低碳”承诺。
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出台低碳环保标准
“推广环保固然是件好事,但目前国内搞的‘低碳’已经有点变味了。”广州大学副教授李伟表示,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从而引领了人们对环保生活的进一步的关注。但它不是个筐,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就生产厂家而言,不能仅仅把“低碳”作为一个卖点“忽悠”,而应脚踏实地落实节能减排,落实保护环境的措施,并通过技术创新占领新形势下的制高点。
李伟对记者说:“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可做的事情很多,企业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事,而不是跟风赶时髦或空喊口号,造成市场消费环境的混乱。监管部门应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别让不良产品欺骗消费者,让低碳生活真正走进平常百姓家。”
有专家表示,低碳的泛滥,问题出在能效标识无法有效监管上,有了这个漏洞,许多企业在标注其产品的能效等级时弄虚作假。由于能效虚标,你可能在享受着低碳生活的乐趣,却排放着高碳。
杨爱斌认为:“在一个漏洞百出的环保系统背景下,选择低碳生活,即使付出了一大把钱,又付出了大把的时间来学习知识,依然可能被不规范的市场欺骗。现在的低碳生活,犹如第一代生物质燃料,只是碳排放的转移,并未实质减少,可能还有增加。”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所谓的低碳环保标准大都是厂家自己制定,并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时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有关低碳环保的质保体系、整个施工工艺的验收标准和操作细则、售后服务响应机制以及维修处理问题等方面规范的制定上还有些滞后。这样的教训可谓多而深刻:以前几年国家推出的绿色食品来说,由于标准不一、认证把关不严,结果一夜之间,无数企业都宣称自己生产的是绿色食品;再后来又推出有机食品,企业又争相为自己的产品贴上“有机”商标,结果现在人们对“绿色”和“有机”产品多报以怀疑态度。所以,为了有效推广环保低碳,那么,制定出台相关标准刻不容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