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日电 题:反思愚人节:戏谑与快乐并存
作者:刘霏
从儿时的恶作剧到如今的整蛊玩具,从简单的小玩笑,到丰富设计的整人游戏,进入中国的十几年间,愚人节虽然每年都过,但作为西方舶来品,我们发现随着日子的推移,今天的愚人节已经逐渐变了味,在渴望快乐、释放压力的美好初衷下,却在不断的愚弄中离轻松、有趣的本质渐行渐远。
相对于国外轻松的愚人气氛,中国人在4月1号这一天,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紧起来。从会让人“放屁”的垫子、包装得和普通糖果无异的“大便糖”、粘在手上甩不掉的“鼻涕”……我们的愚人节似乎一直与整人分不开关系,前几年愚人节后,因开玩笑过度而遭到意外或玩具伤害导致的内、外伤患者更是突增,不少医生也提前发出了愚人适可而止的警告。
学校里,都市人群中,人们变得敏感又疑心重重,“我发现这两天很难讲‘正经事儿’,即便你再三声明‘和愚人节无关’,但换来的态度还是将信将疑。”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两天特累,得时刻戒备,处处提防,小心‘中招’。”一个西方人欢乐的节日成了众人敬而远之的“防人节”。
一些曾经在国外生活过的中国人讲到,在国外愚人节的玩法很多,但是很少有让人感到不开心的。倒是在国内,到了愚人节那天人人自卫,甚至还有人想出各种恶作剧去整别人:有人休息天赶回单位上班,最后发现整个办公室就自己一个人;有人在酒吧等了一晚上,聚会的人一个都没有来,第二天被告知你被愚弄了;更有甚者拿感情的事情开玩笑,搞得朋友失和亲人不睦。全然没有了愚人本该有的两个关键词:有趣、游戏。
玩笑开多了,防范之心变得杯弓蛇影。
其实,任何节日的形成,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基础。如果我们不去了解这个节日的文化背景,不去探求愚人节的娱乐内涵,错把“愚人”当“整人”,带给被“愚”的人们更多的是愤怒、恐惧和不快,恰恰远离了我们追逐快乐的本质。我们仅仅是为了愚弄了别人,而娱乐了自己吗?显然不是。
换言之,正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中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确实需要一个发泄和疏解的渠道,在常规的状态中得不到释放和狂欢,所以,愚人节就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供大家开玩笑、恶作剧、放松平日紧张心情的途径,然而我们却不能仅仅把愚人节定位娱乐大众的层面,或许通过愚人节的妄想超越现实,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诉求。人们把自己放到想象的世界中,以虚构的方式来应付挫折,这个过程可以给人们带来自我满足的快感,愚人节也许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的时机。
我们希望,因为能够放松生活,愚人节可以变成“娱人节”;我们希望,因为能够缓解压力,愚人节可以变成“许愿节”,在现代都市生活的重重重压下,我们内心的希望会因为在这一天的天马行空下变得温暖而美好,变恶搞为惊喜,颠覆愚人节传统的理念,或许能让我们每年的4月1日变得更加快乐、有趣、幸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