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被指与从前判若两人 母亲劝其别折腾(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凤姐"被指与从前判若两人 母亲劝其别折腾(图)(2)
2010年02月09日 08:58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读书时从不乱花钱

  “要说读书,姐弟三人只有罗玉凤最得行!”王云说:“玉凤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出门,就是喜欢读书。要考试时还经常半夜起来复习。”王云称,玉凤的一年级是在土台村上的,她离婚改嫁到洋渡村后,玉凤也就到洋渡读小学、中学,当时的成绩在班上是前二三名,关于玉凤自称“9岁博览群书”的说法,王云说孩子“在冲壳子,吹牛!”

  罗玉凤2001年初中毕业时,同时考上了打通中学和綦江师范学校(现在更名綦江实验中学)。玉凤当初的理想也是读高中考大学,但由于家里太穷,她到打通中学读了一周后,重新走进了綦江师范校门,在普师班读“3+2”(先在綦师读3年中专,后到重庆教育学院读两年大专)。玉凤那时非常懂事,从不乱花钱,家里每月只给她150元生活费,她就够用了。

  2006年,玉凤毕业后,被奉节县黄泗小学录用。“玉凤毕业到奉节报到时,车费是她自己从生活费中节余出来的,当时下去是净人一个,啥都没有,连被盖卷都是她自己省钱买的。”王云说。玉凤到奉节工作期间,本来工资都低,但她还给家里寄过一些钱。

  2008年8月开学前夕,罗玉凤离开奉节黄泗小学赴上海打工,至今未给家里寄回一分钱。

  如今丢不起这脸啊

  王云说,自己对女儿的“这个事情”实在不理解,“她之前没有受过啥刺激,咋就变成这样了呢?”王云百思不得其解,她一方面担心女儿,另一方面又觉得丢人现眼,可女儿不听她的劝告,令她无可奈何,身心倍受折磨。“白天怕别人问及,晚上连瞌睡都睡不着。”

  面对别人问她“是否看见女儿上电视了?”她只好称“没看见,只是听说了”,“其实哪里没看见嘛,是丢不起这个脸呀!”她没有女儿的电话,但通过问二儿子,将玉凤的QQ号给了我,她希望记者能劝劝玉凤,别再折腾。

  昨记者采访中,认识罗玉凤的许多人对她都不愿多谈及,有人认为认识她就是种耻辱。仅有一两人表示“无所谓”。

  老师眼中的凤姐

  文静 爱看书 不喜欢说话

  记者在綦江实验中学采访,曾担任过她科任老师的张老师等称:“对罗玉凤有印象,是一个比较文静、喜欢看书,不喜欢多讲话的孩子。成绩也还算可以。”至于其他就不太清楚了。他们都知道玉凤近日“很出名”。土台村一位自称和罗玉凤初中同过学的刘姓青年称:“罗玉凤小时候其实不是这个样子,不晓得她这次是哪根神经不对头了!”

  王云说,玉凤到重庆教育学院读书后,家里每月只给她100元生活费,缺口全靠她自己“勤工俭学”和学校的“困难补助”填补,但每月总共也不过250元。该学院教育系团总支马老师证实,罗玉凤2004年入校,2006年毕业,所就读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马老师说,他只记得罗玉凤家庭条件特别不好,所以入学后就申请了勤工俭学,和其余的7个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和办公室的卫生,每个月可以挣到150块钱。在马老师印象中,罗玉凤平常和同学老师的交流很少,但是很喜欢自己写东西。“很内向,和网上传的完全不像一个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