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9日电 题:冬日细品太原风味早点“头脑”
记者 张恩
“大雪”过后,人们已经感受到严冬来临的滋味。近日,太原这座城市许多酒家饭店的“头脑”生意又开始红火起来。
“头脑” 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风味早点,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白露”到翌年“立春”期间,当地许多饭店都争相推出“头脑”,今年更显“火爆”。但凡外地客人来太原办事时,若能痛痛快快品尝一回“头脑”,不禁甚感心满意足。
今天上午,记者接待外乡友人用餐,一行人来到太原市漪汾街一酒楼点名要尝“头脑”。趁着用餐的空挡,记者请来酒家老板为客人细讲一番太原头脑的“来龙去脉”。
听酒家介绍,“头脑” 又名“八珍汤”,是一种滋补食品。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制的韭菜做引子。人们若经常食用,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诸多功效,晨起食用效果更好。
人们称,太原“头脑”问世年代久远。昔日,“头脑”由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画家、医学家傅山老先生发明。据说傅山当年见老母体弱多病,便运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拿来长山药、肥羊肉、黄芪等八种原料相配,研制出一种健身滋补的药膳,名曰“八珍益母汤”。老人康复后,傅山选中太原城里一家回民经营的小店将其秘方相授,换名为“头脑”。在往日悠悠岁月中,喜爱这种传统小吃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逐渐传入社会,今日竟成太原人的一种早点食品。
年年岁岁,太原当地人为“头脑”这道风味名吃总结出许多别样的“规矩”。旧日,老太原人在早餐时,凡食头脑,须要赶早。天不亮时就起来去吃头脑,这叫“赶头脑”。当年,在太原城里,但有“头脑”应市的饭店,都要门前要挂一盏纸灯笼作标志。此习俗一直流传到前些年还能看到。
冬天清早,食客用餐时,往往要叫一壶黄酒,点二两烧麦,要三个“帽盒”,然后再上一碗热腾腾的头脑。此时或独酌慢品,或携亲友随聊随食,方渐入佳境。
听当地长者介绍,喝头脑时佐食的“帽盒”,也是太原城里的一道风味特产。帽盒子是一种烤制的面饼,短圆柱形,中间空,是用不发酵的面粉加入椒盐捏成两片空壳合在一起,入炉烤制而成。喝头脑时把“帽盒子”掰成小块,泡在头脑汤里,喷香耐嚼,别有风味。
一道流传三百多年的寻常小吃,其中涵盖有许多文化情结,太原头脑二00八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似一种平常的地方名吃,却让精明的太原人平添几多文化情结。人们冬日在静心享受着“头脑”美味时,也同时细细品味着其中文化内涵。随着漫漫冬季的来临,“头脑”为此间人们也添加几丝暖意。(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