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蜗居时代生孩子”少幸福感(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调查显示:“蜗居时代生孩子”少幸福感(2)
2009年12月07日 13:37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故事三:

  申请外地工作告别蜗居生活

  眼下已经告别蜗居的郭霞有着曲折的买房故事。

  她2004年毕业后,作为人才引进落户上海。

  2007年,她和男友的收入比2004年涨了2倍都不止,在大华租房两年,每月2000元,开销很大。现在准备结婚,加上房价上涨势头,他们抓紧时间看房,希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中环的太贵,就看外环以外,最终买了昆山花桥一套30万的复式房。

  2008年7月郭霞怀孕了,发现花桥的房子不能上上海户口,因为她是集体户口,必须要买上海的房子才可以把户口迁到房屋所在地,解决宝宝的户口。实在没有办法了,连借带凑买了嘉定一套33万的一房,总算可以给宝宝上户口了,可欠债却越来越多了。

  2007年至2009年初,每个月房租2000元,供花桥的贷款3000多元,加上吃饭、水电煤等日常开销,算下来每个月都要花8000多元。 2009年初,他们搬到嘉定的新家,终于可以省下2000元的房租,但是宝宝在3月份降临,每个月开销又加大了,加上路远导致生活成本提高,这样还是每个月近8000元的开销。

  “我和老公、宝宝、婆婆就蜗居在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这真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想着卖掉花桥的房子和嘉定的房子,大概能凑130万左右,但130万现在在上海好一点的地段根本买不到房子。我们觉得自己永远都被排斥在这个城市的边缘,和老公商量,有机会就离开上海吧,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本来的收入可以朝中产阶级奋进了,但如果要换房子,就会变成被套30年的房奴了。”

  郭霞很高兴地说: “机会来了,前几周老公申请调往武汉,那个我们一起读大学一起相爱的地方。别了,上海的蜗居生活。”今年春节过后,郭霞将举家迁往武汉。

  调查:

  多数认为“没房不幸福”

  丫丫网上一个 “蜗居”在线小调查,共有240个人参与,57%的人认为“有房未必幸福,但没房肯定不幸福”。“房子和幸福的关系”早被诸多媒体不约而同地论证。北青网调查显示,认为“没房子生活就谈不上幸福”和“房子是影响幸福感重要因素”的人共占74.3%;搜狐网调也发现,认为“感情绝不会受房子影响”的人仅不到6%。

  面对“买房时,你主要的困惑是什么?”时,近八成被调查的人认为是“房价普遍超出承受范围”,一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 “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太少”,9%的人想问“房地产商的‘花言巧语’有多少是真实的”。话说回来,还是有不少人希望在上海买房,只有不到两成的人明确表示“不买,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你的后蜗居时代会怎样? ”记者发现,虽然仍有43%的人选择继续留在上海,等待某一天得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已经有13%的表示要离开上海,去外地或者索性去国外打拼,因为“连外国的房子都比上海便宜”。还有27%的人表示“迷茫,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你会因为房子而选择另一半吗?面对这个敏感的问题,四个选项的人数相差不大。 36%的人认为只要对方是潜力股,可以共同承担房款就能接受,33%认为只要有爱,先租房也行,17%的人表示没房的话也要有能力支付首付,否则免谈,最后15%的人表示“当然,一定要有房子”。

  心理专家:

  购房焦虑有“传染性”

  心理专家表示:最近几年在房价飙升回落又飙升的过程中,在看房、选房、买房的过程中,很多人的心情仿佛坐过山车,犹豫、焦虑、着急、担心、无助、愤怒的情绪随时侵袭。这种焦虑情绪就像“甲流”一样带有传染性,抵抗力不强的人看到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房子,很容易激起自己的焦虑情绪。而那些刚刚走上社会不久,积蓄不多,又即将为人父母的80后,更加觉得购房无望。尤其是80后的新上海人,蜗居成为他们中很多人的生活常态,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和心理状态。(记者 肖波 报道)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