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7日电 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以“China’s Moment(中国时刻)”为题做了封面报道。文章盛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并预言“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年将会赶超日本,并且可能在2020年赶超美国。”作为全球金融危机下唯一保持稳定增长的经济体,中国正当红。
GDP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逐渐加大的绿色投入,据有关资料显示,仅2007年中国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投资总额就高达3387亿元。环境是成为中国下一轮增长的动力还是阻力,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无疑都选择了前者。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了战略任务的高度。基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上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商业文明”正在悄然流行。
近日,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生态中国体验行”全国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会上,蒙牛捐出600万启动资金,成立首个草原生态基金,这也是我国乳企第一次出资用于草原生态保护。
这是一个开创性的探索,也是中国环境保护上的一次突破。过去我国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更多的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谁污染谁治理”的强制主张,让污染治理有了责任者,但也使得一些轻污染或零污染行业的企业忽视了身上的环保生态责任。
对于乳业这样一个生于草原、长于草原的“绿色行业”而言,乳企与草原可以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草原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乳企的奶源好坏,进而决定着乳制品质量的优劣。
纵观世界上乳业发达的国家,其草地面积、生态环境在全球国家的排名中都非常靠前,如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而长久以来,我国乳品企业对于草原生态建设还没有形成规模。虽然目前已经有蒙牛等企业在大型草原生态牧场的建设上投入巨资、建立了配套沼气发电等设施,以实现生态牧场生产的“零排放、零污染”,但毕竟“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点状的草原生态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草原生态可以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直秉持“源于自然、分享自然、回馈自然”理念的蒙牛,在绿色经济的道路上,这一次走的更远。蒙牛草原生态基金的成立,为更多企业和个人加入“生态中国”的行列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也让中国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建设有了一个长效机制的保障。中国草地资源日渐萎缩的局面或许由此而得到彻底扭转。而更加丰富、优质的草地资源,对于乳业来说就意味着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奶源。企业和社会联动发起“皆大欢喜”的公益事业,无论对乳业自身发展,还是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蒙牛都开了一个好头。
我国现有的草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在中国自然资源中名列第一。蒙牛对草原生态的保护,也就是对中国环境保护、对生态中国的大力支援。但有一个蒙牛远远不够。追根究底,生态建设和保护是每个人的事业,生态中国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自发性的努力。蒙牛草原生态基金只是“星星之火”,中国绿色经济的燎原之势,还需要更多个蒙牛、还需要更多建设性的力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