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女白领热衷当“试客” 群体已超过400万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都市女白领热衷当“试客” 群体已超过400万人
2009年06月30日 14:45 来源:大江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南昌财富广场上班的陶小姐,上周又如愿成为某国际洗面奶品牌的“试客”,并收到试用装。6月29日,她很高兴地向记者炫耀起自己的“试客”收获:两三本时尚杂志还没开封,各种名牌化妆品的小样堆满柜里……“这些可都是我以‘试客’身份从试用网站上免费索取的。”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消费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很多商家都把营销手段嫁接到互联网上,商家拓展客户群的新方式——免费体验应运而生。在商家“网络体验式营销”的大潮下,一个全新的群体——“试客”族悄然兴起。仅在“试试网”上注册的江西籍会员就有6000多人。

  “试客”九成为年轻女性

  从试用化妆品、小家电、最新款网络游戏,到即将面市的食品、化妆品,都市里的“试客”族在各个专业试用网站上日益活跃。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试客”群体已超过400万人,90%都是年龄在18至40岁的女性。通过“试客”了解产品,精算花销已经成为白领一族,尤其是女性消费者节省开支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记者通过“试客联盟”QQ群联系到一位名叫“红尘”的南昌网友,她也是一位标准的“试客”,从化妆品到饮料,从商场购物券到新开业的美容SPA免费券,她都在网上搜。她说,自从变身“试客”后,向来是“月光族”的她,现在不仅有了更多的消费体验,还能节省不少开支。“要当‘试客’很简单。”“红尘”介绍说:“找个专业试客网,免费注册一个用户名,在试客网上找自己感兴趣的试用品,申请试用并写上理由,等待商家审核,然后就坐等快递公司将试用品送上门来。”但她透露,新人、学生在申请试用时成功率并不高,因为商家会对月收入和年龄进行限制,也更愿给经验丰富的“试客”试用品。

  记者发现,市面上流行的试用产品主要有七大类:美容护肤类、电子产品类、教育图书类、休闲生活类、保健品食品类、居家日用类、服饰及配件类。而美容护肤类产品的试用最为盛行。

  新消费观催生新营销术

  在参与试用的商家联盟中,不乏香奈儿、资生堂等世界品牌。随着网络更深入地渗透现代生活,网上消费的形式不断翻新,乐于网上消费的人群亦日渐增多。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某咨询公司,对313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3.3%的人考虑做“试客”,其中76.6%的人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这样一批有消费能力的潜在客户,让商家实在无法忽略。

  记者发现,目前,在“试客”群体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能够认真的填写试用申请,并在使用后对产品加以详细认真的评价与分析的“试客”,往往能够更加容易获得商家的认可,并发送试用品。而这类“试客”又能够对商家的产品给予更加合理的评析,从而服务消费者和商家。通过试用后在同一地点或者网站购买商品还能够获得返利机会。为消费者在购物时精打细算提供条件和机会。许多都市白领通过试用产品或试用心得来更加合理的安排开销。

  在营销人士眼里,迅速蹿升的“试客”风潮,已经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形态——“试客经济”。试用营销模式在为网民提供免费体验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

  免费午餐也有烦恼

  不过,“试客”的确也“试”出了不少烦恼。在“试客”们交流心得的QQ群里,记者留意到,由于大品牌的产品试用成功率有限,许多鱼龙混杂的试用品就出现了,比如一些化妆品用后过敏,“索赔”根本无从谈起。还有一些网站打着“免费试用”的招牌,却需要试客支付快递费,遇到不良经营者,预先支付的费用便有可能打了水漂。而许多资深“试客”会受邀有偿为大品牌的产品写试用心得,但一些小商家为了制造争相试用、好评如潮的假象,也会雇用“托儿”写试用评价,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试客”对中国网民来说,是新潮事物,许多人都勇于尝试,但由于行业尚不成熟,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和约束,因此“试客”们在尝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承受风险的准备,并仔细阅读协议,选择信用度较高的网站,尽可能试用大品牌产品,这样更有质量保证。网站也应该加强自身信誉,完善用户私人信息的保密措施,引导“试生活”健康发展。

  名词解释

  “试客”——“年度汉语新词语”。最近,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评选中上榜。指的是通过网络广告、推荐等形式了解试用产品信息,索要试用样品,并在使用后发表使用心得,偶尔购买其产品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试客”们需要搜集合适的试用信息,并且向网站发出试用申请,申请过程中需要附上详细的个人信息,得到认可后可在相对应的地点领取试用装。国内首家试客网站“试用网”于2006年1月成立,之后国内各类型的试用网站不断出现。

【编辑:陈薇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