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军官情定残疾妻子 在反对声中结婚(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护航军官情定残疾妻子 在反对声中结婚(图)(2)
2009年06月29日 09:01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带着妻子上学

  新婚不久,李书杰就赴西安读书,妻子只好托付岳父岳母照料。读研第一年,李书杰就打了上百张电话卡,可在家的王华仍患上了抑郁症。李书杰决定,带着妻子上学。

  有的大课人多,李书杰带着王华去听课。妻子戴着手套看报纸引起周围同学的好奇,李书杰毫不在意。他一边听课,还不时拿起杯子给王华喂水喝;下了课要去图书馆复习了,他就给王华借个图书证,让她坐在自己身边看书。当时,李书杰月工资不到两千元,每月还要支付800元房租。两个人的日子过得清苦拮据,但李书杰却努力把生活变得温馨浪漫。

  王华记得,有一次,她去买菜,菜农缺斤短两,还少找了王华五分钱。王华当时抑郁症严重,十分脆弱敏感。她知道李书杰挣钱不容易,就为了这五分钱在菜场吵了一架,最后哭着回到家里。李书杰听了,拿起手绢擦了擦妻子的眼泪,说:“你等着,我给你要去。”

  李书杰没有真地回菜场,而是跑到花鸟市场,给妻子买了一个漂亮的小鱼缸,鱼缸里游着两条红尾巴的金鱼,他还特意换了一个五分钱的硬币塞进兜里。回到家,他把硬币在妻子眼前晃一晃,笑着说:“我不光给你要回了五分钱,还送你两只小金鱼!”

  由于残疾导致性情敏感脆弱,妻子有时会对他发脾气,他始终选择沉默。结婚6年,他没跟妻子红过一次脸。

  照顾重病岳母

  毕业没多久的李书杰和妻子回到北京。在海军通信总站,李书杰从一位助理工程师干到了三大队的总工程师。

  2006年7月,王华的母亲因糖尿病引发并发症住进了医院,最后确诊为急性败血症。这是一个随时会夺人性命的重病,岳母连续7天高烧不退,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岳父患高血压,还有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而王华又双手残疾。

  时值盛夏,每天中午下班,一身大汗的李书杰就会提着刚从家做好的饭菜赶到病房,然后接一盆凉水,用毛巾给岳母擦身降温。擦完身子,他又一勺一勺地喂老人吃饭。

  因为病情严重,老人大小便失禁,吃饭时,边吃边呕吐,李书杰又马上擦拭老人的呕吐物。王华和父亲赶忙给她换上干净衣服,并把沾满粪便的衣服放进塑料袋打算扔掉。李书杰说:“换下的脏衣服不要扔,我晚上下班洗干净。”就这样,脏得让人下不去手的衣服,下班后的李书杰放在盆里仔细搓洗,用消毒水洗得干干净净。

  岳母一直在病房里输液,他白天去上班忙工作,晚上要熬夜陪床,整个人像陀螺一样旋转。就这样持续了两个多月,历经三次转院,数次抢救,岳母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说起女婿,李书杰的岳母朱玉梅感慨万分,即使是儿子也做不到李书杰这样细致入微的照顾。

  李书杰的母亲张果苏说,他上军校时就坚持把省下的津贴寄回家里,工作后每次探亲回家都抢着帮父母干农活。母亲患有严重的胃溃疡,他就带着母亲去城里做检查,经常在北京买药寄回去,打电话叮嘱母亲按时吃药,被村里人称为大孝子。

  护航亚丁湾

  2007年,因在一次演习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李书杰被调入海军司令部通信部任参谋,李书杰的才能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他参加了多次重大演习以及奥运安保、抗震救灾、编队出访等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工作。很快,他在工作上崭露头角。2008年12月,中国海军首批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护航,他随舰出征。

  护航长达124天,李书杰最挂念的是家中的王华。

  王华在李书杰出海后一直寝食难安。直到十多天后,王华才接到李书杰第一个报平安的电话,可是互相只问个好就匆匆挂断了。虽然李书杰负责通信工作,身边就是卫星电话,但他说,舰上800多人,资源紧张,先紧着别人用。

  春节期间,海军举办越洋传情活动,护航官兵的家属们集中和执行任务的官兵通过视频对话。

  李书杰和王华在视频里见了面。他依然不说话,看着王华笑。王华告诉他,年货都寄给老家了,和婆婆、奶奶都通了电话,家里都挺好的,你在那边好好执勤,回来把海上的新鲜故事讲给我听。

  2009年4月,返航时间进入了倒计时。由于舰上高温、缺氧、没有新鲜蔬菜,大部分官兵也进入到一个焦躁期。很多人开始整晚整晚的失眠,李书杰有时候一天只能睡着两个小时,他还有牙周炎,此时也愈发严重,身体快支撑不住。

  李书杰给王华打电话,听到王华的声音和鼓励,他咬牙坚持,完成了技术保障任务,创造了海军舰艇远海通信的多项新纪录。因在护航任务中表现突出,李书杰被评为“十佳护航标兵”,荣立三等功。

  今年6月,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李书杰还很不适应,不习惯面对采访,不习惯面对镜头,记者问一句才答一句。“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想过普通的生活。”他说。(记者 柳志卿)

【编辑:陈薇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