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爱干净没有错,但如果一个人整天站在水龙头前洗手,那就有问题了。张先生就是这样,过度的“洁癖”让他常常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正是因为“洁癖”,人到中年了,他仍然是单身。
每天要洗几十次手
30岁的张先生,幼年时患过甲肝,当时母亲告诫说,这是因为不讲卫生引起的。从那以后,张先生就铭记在心,特别注意卫生。
看到孩子这么爱干净,母亲非常欣慰。渐渐地,他变成了每天要洗几十次手,每摸一件东西,他就赶紧洗手,而且要打三遍肥皂。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经常洗手、洗胳膊甚至肩膀,使他的皮肤都变得粗糙了。
他还特别不愿接待客人。当客人前脚出门,他后脚就把客人坐过的沙发垫拿去洗。他跟母亲说,这上面说不定有许多细菌呢。有一次同学聚会,他注意到一个同学去厕所后忘了洗手,竟然连同学碰过的桌子、凳子都不敢接触。
因为“洁癖”,人到中年的他,仍然是单身。他也谈过几个女朋友,但他无法忍受对方的不“卫生”,女友也无法忍受他的过度“卫生”,恋爱多次都告吹。
史上有“洁癖”的名人
“这也太讲卫生了吧?”张先生的母亲很奇怪,她隐隐觉得儿子的精神上可能有问题,日前她带着儿子来到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门诊咨询。精神科主任谢世平接诊后,告诉他们,张先生患有“洁癖”。“洁癖”并不是讲卫生,这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很顽固的心理疾病。
“不过,你们也不要担心,像这样的病,并不稀罕,虽然没有专门统计过,但从古到今,还有不少病例呢。”谢世平说,我国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倪云林、唐代大诗人王维都以“洁癖”闻名,王维每天扫屋几十遍。
倪云林是一个最经典的“洁癖”者,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洁癖”在性问题上也都比较谨慎,倪云林就有“性洁癖”,所以“不近女色”。有一天,他忽然看中了一名绝色歌姬,约来留宿,先叫她好好洗澡,然后从头摸到脚,边摸边嗅,总觉得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洗好了检查,还是不放心,于是再洗,折腾到天亮,最后什么也没做。
“洁癖”者大多追求完美
为什么会得“洁癖”呢?张先生和他的母亲都不明白。
谢世平告诉他们,引发“洁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遗传。研究表明,“洁癖”者中有七成人有强迫型人格,因此具有强迫型人格的人容易有“洁癖”。此外,外在的社会因素和家庭环境也可能导致洁癖,如近亲死亡、身边的人或自己曾患传染病、父母离异、严重惊吓等。
“张先生得洁癖,小时候母亲的告诫只是个诱发因素,和他追求完美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谢世平说。患有“洁癖”的人时常感到有种不可抗拒的、强迫的观念促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从而非要采取某种行为才能安慰自己。就像张先生一样,每次接触了一样东西,就觉得沾了很多细菌,就要尽快把细菌洗掉,而且非要洗够一定的次数才觉得心安,这种行为不断重复,就成了强迫症。
而且,有“洁癖”的人一般都具有特殊的性格特征,大多是完美主义者:青少年患者大多爱整洁、顺从、认真;成年患者时间观念较强,生活刻板,优柔寡断。即便这类人有值得称道的好性格,但总的来说,有“洁癖”的人还是神经症的易感人群,需要心理咨询和治疗。
厌恶疗法治“洁癖”
张先生的“洁癖”能治好吗?谢世平说,要看导致他得上“洁癖”的因素中,哪种占的比例高,如果性格因素占的比例高,治疗起来就要困难多了。对于“洁癖”,通常有几种治疗方法。
一是认知疗法,向有“洁癖”者摆事实,如告诉他们,农村孩子玩着土长大,身体却很棒,身体里有很多有益的细菌,都消灭了就会生病等,用事实逐渐改变他们的认知;二是厌恶疗法,让“洁癖”者在手腕上戴一个橡皮圈,一旦出现强迫行为,便让其用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数十乃至数百下,一直弹到强迫观念消失、有疼痛感为止。还有一种脱敏疗法,需专业人士把关。这些疗法一般持续几个月,患者病情才会缓解。(通讯员 徐晓蓉 快报记者 张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