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属于剩男还是剩女?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胜利属于剩男还是剩女?
2009年03月31日 15:07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婚姻市场上,各种新概念词汇轰轰烈烈登场,经济适用男刚刚接受了大家的注目礼,现在又有诞生于日本的“三低男”,应经济不景之机被翻炒走俏。女生们纷纷发言支持这看上去不那么华丽的“三低男”,一时间“三低男”热潮大有挺进中国内地之势。

  然而,这表面高扬热闹的K线图,这场三低男的热潮,到底是剩男们的胜利还是剩女们的?

  概念普及

  三低男

  日本传来的概念,指在经济景气低迷时期,“低姿态、低风险、低束缚”的男性,受到了未婚女性的欢迎。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上世纪80年代)女性择偶首选的“三高男”( 高学历、高收入、高个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低姿态: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大男人主义”,必须能真诚有礼的对待女性,尊重女方;低风险:指的是有份正当又安定的工作,而且不会任意辞职者;低束缚:指的是不约束女方,而且家事与个人事务都不依赖妻子,并能互相尊重双方的生活。也就是在生活上能各自独立,家事与育儿能共同负担,双方均可以安心从事事业。

  经济适用男

  发型传统,相貌过目即忘,性格温和,工资无偿上缴给老婆;不吸烟、不喝酒、无红颜知己,月薪3000至10000元。一般从事教育类、IT行业、机械制造、技术类等行业,有支付住房首付的能力。套用“经济适用房”概念,经济适用男没有豪宅的华丽外表,中不溜秋但顾家爱老婆,大受欢迎。

  哪种剩男最受欢迎?

  没错,以往大家都在追求高大全,传统的三高男,其实简而言之就是“帅气多金聪明”。现在,大家却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声称,就是要找三低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变化。

  “三低男走热,好比大家以往都追求大排量汽车,后来发现大排量汽车费油费马达,于是舆论导向又呼啦啦转向之前被忽视的小排量汽车了。三低男没什么不好,女人结婚就图个安稳。何况低姿态,对于当今中国男性而言,是多么珍贵的好品质。”女人们如此说。

  确实,在记者采访中,无论男女,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对于中国男人,三低男中最难得的品质是“低姿态”。但事实上,在腾讯女性频道关于“三低男”的投票调查,“三低男的特质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点?”在21656张投票中,41.87%的人选择了“低风险———生活还是稳定第一”,选择“低束缚———我喜欢彼此的独立”的人只有31.13%,而“低姿态———我喜欢大女人感觉”的排在最后,只有27%!

  不可否认,从客观上看,有剩女就会有剩男。不过,在焦虑的剩女们大张旗鼓地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谋求出路,那些不承认自己是“剩男”的未婚男子,他们认为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结婚,剩男完全只是一种个人选择的客观状态———光是这一点,恐怕他们就不符合“三低男”中低姿态的条件。换句大白话说,不少男人认为,三低男走俏,只为了说明剩男永远热销!

  中国不存在三低男!

  尽管三低男风潮来势汹汹,采访中,却不少人提出质疑,“中国根本不存在三低男!这是一个伪命题!”

  “中国只有剩女,没有剩男。所以无论三高三低,剩男整体上永远掌握着市场主导权。”这是大部分男人的观念。而女人们也同意,当今社会是倾向于男性发展的。女性大约在30岁左右到达事业小高峰,再往后通常则阻力重重。而男性则要再往后推几年,越老越值钱。

  其实关于剩男剩女的问题,大家已经讨论过很多。男女比例失调,为什么还有剩女?

  尽管统计数据上显示,中国的男多女少,通行比例为106:100,某些地区甚至达到130:100,但人们目前基本只感受到城市剩女们的焦虑。

  较有科学性的理由是,根据人口出生统计,同年出生男多女少的情况在1980年之后才成明显上升趋势。而成年后的男性择偶年龄层跨度较大,而女性则一般可选范围较小,于是形成了剩女多于剩男的局面。

  “三高男不是不好,因为资源稀缺,大家都抢,造成了哄抬物价效果,本来不值那么高价钱的,也被炒高。这就不符合最佳性价比了。”26岁的Ayawawa,是高智商俱乐部门萨的成员,代替女性说出三低男受欢迎的背后原因。“像门萨俱乐部中,28岁以上的好男孩几乎就没几个!都是24、25岁时就被人抢购预定了!”

  美国的白领“相睇”派对  

  美国也不乏剩男剩女,尽管经济低迷,可并不妨碍白领们“相睇”的兴趣。“Fashion Meets Finance”派对,是专门为纽约这座城市里最引人注目,又充满压力的时尚界人士和金融界人士精心打造的。虽然这两个行业的从业者有着众多诱人的待遇,但他们都缺乏一个关键因素———在工作中缺少与异性的接触。派对上人头涌涌,看来剩男剩女们都急于找到另一半。

【编辑:张艳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