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体,右侧卧,手脚分别用绷带固定在长约一米、高约四五十厘米的病床防护拦上,不得翻身,且动弹困难。 86岁的吴阿姨 (化名),今年1月份入住上海某护理医院后,每晚都只能以这样的姿势睡觉。
吴阿姨的女儿看到这种方式后,觉得难以接受。这几日,医院、家属之间展开了一场激辩。
护工绷带固定病人
今年1月下旬,郭女士将其母亲送到上海某护理医院,进行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每天,郭女士几兄妹,都会按家里商量好的排班表轮流到医院照顾母亲。
上周末的一个中午,郭女士照例来到医院。正值午休时间,她发现其母亲侧卧在病床上,双手、双脚被带子分别固定在病床防护栏的一侧,睡觉连翻个身都不行,且双手、双脚与防护栏之间由于捆绑的距离只有五寸左右。老人要保持固定的姿势,且手脚都难以舒展、动弹。
“家属不在,护工竟这样对待病人,太残忍了。”郭女士满腔怒火。她打听后得知,母亲竟然每晚都是这样被护工 “保护”着休息的。 “交了护理费,得到的却是这样的护理方式。”这让郭女士一家,简直都觉得不可思议。
想起老人进医院不到两个月,臀部就生出了直径约七八厘米深约半厘米的褥疮,郭女士更觉得无比气愤。
家属:难以接受这种方式
郭女士在与护工理论的过程中,由于情绪激动,与护工发生了肢体冲突。随后,这事闹到了派出所里,经由民警协调,当天事情才告一段落。
“护工能否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自己的母亲被捆绑成这样,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采用这样所谓的“安全保护措施”来对待老人,这个合理吗? ”郭女士的妹妹说,她在看护母亲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老人很孤独,其实很需要更细致地呵护。她还曾萌生出了一个想法,退休后,她一定去护理院及福利院做义工,同老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心理抚慰,病床上的老人太可怜了!
医院:这是正常安全防护
在该医院的入院须知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行字: “必要时,将会对病人进行安全性肢体固定。”每个病人进入医院时,家属都要签上字,不签字则不能入院。
该医院办公室主任介绍,郭女士的母亲有脑梗,还有间歇性精神病,晚上睡觉有时脚会跨越护栏,医院对此采取了防护性的固定,多年来,医院都采用这样的方式。可能这种方式,并不能得到家属的理解与认同。当天家属看到这个情况后,也打了护工两耳光。其实, 护工的苦有谁知道?她们每天待在这样一个狭窄的空间里, 1个人要照顾5个包括重症病人在内的老人, 24小时都不能消停。对病人稍微有些疏忽,家属就怒言相向。其次,老人的褥疮并非由捆绑造成的,而是老人自己磨出来的。老人有精神病史,按理来说都不应该接收的,医院是出于为家属考虑才接收的。
专家:亟需修订护理标准
针对老年人护理的问题,上海市政协委员黄鸣今年两会时提出,应建立全市的老年护理医疗质控中心,修订 《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质量标准》。
他建议在医学院、中高级技术学院开设老年护理专业,逐步建立健全老年护理医院执业医师的教育培训制度,尤其是重点加强敬老爱老的道德品质教育、情感交流、心理治疗、心灵沟通技巧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解决相关职称评审制度。
要重视护工队伍建设,通过劳动部门与护工来源地建立合作联系,当地培训,多方签订协议,持证上岗,并解决护工综合保险问题,才能积极应对上海市日趋老龄化的挑战。(记者 祝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