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餐厅菜品、服务都没问题,但生意就是不好,怎么办?简单的答案是做营销。可做营销又没钱,又该怎么办?大渡口枫丹筱筑小区附近那家名叫“冯牛杂”的汤锅店,凭着“为赋打标点,免费品汤锅”一个妙招,迅速带旺了人气,做出了低成本营销的经典案例。
四川学艺
家门口开起牛杂店
“冯牛杂”的老板姓冯,名跃东。他某日去四川乐山一朋友家做客,被老友领着品尝了当地一家名曰“跷脚牛杂”的路边摊,觉得“味道不摆了”,于是动了在重庆开家牛杂店的心思。
很快,他跑到乐山苏稽“跷脚牛杂”的发源地,正经八百地拜师学艺,然后回重庆也开了个路边摊。一口大铁锅煮着牛杂,和着葱、姜、蒜、辣椒等调料煮得热腾腾地。客人来了,连汤带肉盛上一大碗,端起就吃。不多久,“冯牛杂”也有了点小名气。
去年9月,“冯牛杂”登堂入室,大铁锅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汤锅,也可以烫其它菜品,那牛杂汤看上去就不那么下里巴人了。
然而,经此调整后,每天的营业额却只有几百元。新店开张前两月,老冯亏了近8000元。
聚集人气
为赋断句免费品尝
生意为什么不好呢?经过观察,老冯发现小区里的居民选择哪家店吃饭,首先会看店子里人多不多,然后才会“客走旺家门”。
老冯觉得自己店里的菜品没问题,只是因为新开业而人少。要让店里人气旺起来,只有做宣传。可店子一直亏损,他手头也没啥流动资金。宣传的摊子铺大了,明显“手长袖子短”。
几番冥思苦想后,平常喜欢舞文弄墨的老冯想出一招——写一篇不加标点的赋文,请来店的人断句。断得好的,免费送汤锅吃。
最早开路边摊时,老冯自己就写了个“牛杂赋”挂在招牌前,讲述他那“跷脚牛杂”的由来。现在为了帮店里招揽人气,老冯下了点本钱。他找到以前的文友,将“牛杂赋”进行修改,故意去掉了标点符号。然后将洋洋洒洒近千字的“牛杂赋”刻在长约3米的木匾上。随后在店门口拉出了横幅称:“小店有文名曰牛杂赋,客人若能准确为此赋断句,吃饭不要钱。”
不到一月
生意盈利6000多元
读篇古文,吃饭就能免单。“冯牛杂”打出招牌的事,一时在小区里传开了,吸引了不少居民慕名前来读赋。
给古文断句,需要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再加上“牛杂赋”是以繁体字书写,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一般人还真的难以读懂。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能读通“牛杂赋”的人寥寥无几。有些居民不服输,干脆回家翻阅古籍资料,再回过头来断句。这下,到牛杂店来“送菜”的人可就多起来了。
见着人多,老冯就借机给居民讲起了“跷脚牛杂”的由来,以及他从各大医书上查阅后知晓的关于食用牛杂的营养、保健功效,一时吸引了不少人好奇品尝。这一尝,大家发现老冯的牛杂汤味道还不错,就陆续回头来吃。
一个月以后,老冯盘账,牛杂店有6000多元的盈利了。
成本收益分析
房租:270平方米左右4500元/月
装修:200000元左右
人工:5个服务员总开支5000元/月左右
水电、物管:1500元/月左右
流动资金:20000元左右
餐具设备:160000元左右
收益:日营业额平均2600元左右,每月可达75000元左右。
纯利润:8000元/月左右
主持人语
怪招营销可取 根本还在品质
“冯牛杂”的成功,看上去得益于营销怪招。发现重庆人吃饭喜欢往人多的地方钻,冯老板就借读赋来吸引人气,确实出人意料,收到奇效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把顾客勾来了一次,如果菜品味道不好,那很可能就是一锤子买卖。从最后的效果看,冯老板现在的生意“多半靠冲着他的牛杂汤来的回头客”。这,至少说明他的牛杂汤还是颇受欢迎的。
商品最基础的属性才是最重要的。广告上说“药材好,药才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归根到底,商品过得硬,生意才会好。这一点,做任何行业都不例外。
创富秘籍
关键是菜要做得好
酒店办得好,首先菜要好。冯跃东说,尽管在生意清淡时,靠着“为赋断句免费品尝”这一营销妙招为小店招来了人气,但眼下店里生意兴旺,关键还是在牛杂汤和配菜上下足了功夫。否则,东西难吃,别人吃了头次没有二回,营销越成功,牌子反而会砸得越快。
这“跷脚牛杂”进了重庆,老冯说,除了在吃法上变身汤锅适合重庆人的口味外,在传统汤味的基础上,他还增加了药枣、枸杞、当归等20余味中药,在味道、外观、精致度等方面做出独特性,熬制成的“精汤”不上火,老少皆宜,使牛杂有了普遍的市场基础。
除了主料汤底外,老冯还在配菜上做足了功夫。他店中的毛肚与众不同,毛肚是切成土豆丝样的形状,并且配置了漏勺。汤烧开后,食客将毛肚放进漏勺里滚几下,标准的8秒钟就能入口,口感绝对嫩脆化渣。
老冯说,起初大家都是被免费品尝这个噱头吸引过来的,但现在生意多半靠冲着他的牛杂汤来的回头客了。(刘海燕 采写)来源:重庆晚报